江苏,鱼米之乡,其饮食文化精致细腻,尤以点心小吃见长。一次从常州到无锡的味觉探寻,便能让人深刻体会到江苏传统名吃的精髓,其中,常州银丝面与无锡小笼包便是两颗璀璨的明珠,一者至清,一者至浓,风格迥异却同样迷人。
常州银丝面,堪称面食中的“工笔画”。它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清雅之美”。其名字中的“银丝”二字,精准地描述了它的特点:面丝如银,纤细柔韧。制作银丝面,是和面功夫的极致展现。需选用优质高筋面粉,加入鸡蛋清和微量碱水,经过反复的压制、折叠,最后用特殊的刀具切成粗细均匀、可达毫厘级别的细面。这种面,煮熟后根根分明,不糊不烂,在清亮的汤水中,宛如一团洁白的银丝。
而银丝面的汤头,也绝不喧宾夺主。通常用猪骨、鸡架、鳝骨等精心熬制,追求的是汤清见底,味鲜而不浊。一碗地道的银丝面,汤色清澈,面丝盘绕如梳,再撒上几许碧绿的蒜叶或葱花。入口,面条爽滑弹牙,带着碱水和蛋清的独特香气,汤头鲜美醇和,回味悠长。它吃的是一种精细的做工和本真的味道,让人在清淡中品出深意。
与常州银丝面的清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锡小笼包的“浓墨重彩”。无锡小笼包,又被称为“小笼馒头”,是“浓甜之美”的代表。它的外皮是半发酵的,这使得皮子既松软又有一定的支撑力,能够兜住丰富的汤汁。其馅料选用猪腿精肉,但灵魂在于加入了大量的肉皮冻和白糖。蒸制过程中,肉皮冻融化为滚烫的汁水,而白糖则赋予了馅心鲜明的甜味。
品尝无锡小笼包有一套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小笼包,它能如灯笼般坠下,却皮不破。在边缘咬开一个小口,清亮而滚烫的汤汁瞬间涌出,这汤汁味道极其鲜甜。喝完汤汁,再品尝里面的肉馅,肉质紧实,甜中带咸,油而不腻。整个体验,是味觉上的强烈冲击与极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