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晨,是被各种香气唤醒的。除了众所周知的豆汁儿焦圈,还有两样深入人心的早餐选择:豆腐脑和褡裢火烧。它们不像大餐那样隆重,却以最温暖朴实的方式,慰藉着无数北京人的胃与心,是藏在街头巷尾的早餐记忆。
北京的豆腐脑,在“脑”字上做足了文章,追求的是那种极致的嫩滑。洁白的豆腐脑如同凝脂,颤巍巍地盛入碗中,关键是那一勺卤。地道的北京豆腐脑是咸鲜口,卤汁通常用口蘑、黄花、木耳、肉片勾芡而成,色泽酱红,浓淡相宜。售卖者用一把平扁的铜勺,在豆腐脑表面薄薄地片下几片,然后浇上滚烫的卤汁,再点几滴蒜泥或辣椒油。吃的时候,无需过分搅拌,只需将嫩滑的豆腐脑与咸香的卤汁一同送入口中,豆香、菌香、肉香在舌尖次第绽放,口感顺滑,滋味醇厚。这碗豆腐脑,是许多北京人一天开始的仪式。
如果说豆腐脑是温柔的抚慰,那么褡裢火烧则是扎实的满足。褡裢火烧,因其形似古人肩上的褡裢(一种布质口袋)而得名。它与锅贴、饺子有些相似,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制作时,将长方形的面皮裹上丰富的馅料(常见的有猪肉大葱、牛肉大葱、韭菜鸡蛋等),两头不封口,放入平底锅中用油煎制。成品底面金黄酥脆,上部面皮柔软,内里的馅料鲜嫩多汁。由于两头开口,汤汁被牢牢锁在内部,吃起来格外过瘾。
吃褡裢火烧,一定要配上陈醋和辣椒油。夹起一个,先咬开一个小口,让热气散发,然后蘸上醋汁,整个送入口中。牙齿首先感受到的是面皮的焦脆与柔软,紧接着是馅料的鲜香和滚烫的汤汁,多种口感与风味在口中爆发,让人欲罢不能。一盘刚出锅的褡裢火烧,配上一碗棒碴粥,便是北京清晨最实在、最满足的一餐。
上一篇:秘制农家一碗香
下一篇:秋冬菜 — 生拆大闸蟹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