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南水乡,其饮食文化也浸润着精致与风雅。即便是寻常的面点,也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与工艺要求。无锡小笼包与黄桥烧饼,一东一西,一湿一干,共同诠释了江苏点心的精髓。
无锡小笼包,堪称点心界的“小家碧玉”。它拥有几乎透明的外皮,薄而韧,透过皮子能隐约看到内部粉嫩的馅心和晃动的汤汁,这需要师傅极高的擀皮手艺。馅心选用猪腿精肉,并混入肉皮冻,调味是经典的无锡甜口。蒸熟后,皮冻化为鲜美滚烫的汤汁,被面皮完美地包裹其中。
品尝无锡小笼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小心翼翼地在边缘咬开一个小口,吹一吹,然后吮吸那鲜甜无比的汤汁,是品尝小笼包最大的乐趣。最后再将包裹着肉馅的包子蘸上拌有姜丝的香醋,一并送入口中,肉香、面香、醋香交织,甜中带咸,油而不腻。
而与无锡小笼的“湿润甜美”相映成趣的,是来自泰兴黄桥镇的黄桥烧饼,它展现的是一种“酥香千层”的干性美感。黄桥烧饼的制作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奥妙在于油酥。
水油面和油酥面需反复折叠、擀卷,才能形成层次分明,多达数十层的酥皮。馅料有咸甜两大类,咸的如葱油、肉松、萝卜丝,甜的如豆沙、桂花、糖油。烘烤后的烧饼,外形饱满,色泽金黄,一口咬下,酥皮纷纷掉落,入口即化,内馅香浓。它与一场著名的战役同名,其香酥可口、便于携带的特点,也曾慰劳过将士,承载着一段红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