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在喀什的奇遇还历历在目,今年秋天,我又按捺不住对南疆的向往 —— 想看叶尔羌河的胡杨染成金色,想在帕米尔的秋日草原上骑马驰骋。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了问疆行和国旅・乌鲁木齐分公司:让问疆行定制喀什周边的胡杨深度游,后续去北疆阿勒泰看秋景,再由国旅衔接行程。
联系问疆行时,客服还记得我的偏好:喜欢小众风景、爱记录人文故事。她特意推荐了 “叶尔羌河胡杨 + 塔吉克民俗村” 的组合行程,还提前告知:“十月中下旬胡杨刚好变黄,我们会避开游客扎堆的景区,带您去牧民私享的胡杨秘境。” 出发前一周,我收到了问疆行寄来的 “秋日喀什礼包”—— 里面有防风沙的纱巾、保暖的羊毛袜,还有一张手绘的 “胡杨观赏地图”,标注着不同河段胡杨的最佳观赏时间,连拍摄胡杨逆光剪影的技巧都写得明明白白,这份细致让我对旅程充满期待。
抵达:秋日老城的烟火
再次落地喀什徕宁国际机场,依旧是问疆行的导游来接我。这次的导游阿力木穿着深色的民族外套,手里捧着一杯刚煮好的热奶茶:“秋天的喀什早晚凉,喝杯奶茶暖暖身子。” 坐上车往老城走,沿途的风景和春天截然不同:老城的梧桐叶落了一地,金黄的叶子铺在石板路上,踩上去沙沙作响;街边的水果摊摆满了晒干的巴旦木、核桃,还有刚上市的伽师瓜,甜香扑鼻。
“咱们先去老城的百年茶馆,下午人少,能好好听木卡姆。” 阿力木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介绍秋日喀什的特色:“秋天是喀什的丰收季,好多人家会晒玉米、挂辣椒,待会儿逛巷子您就能看到,特别有生活气息。” 果然,走进老城小巷,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院墙上,都晒着金黄的玉米串、红彤彤的辣椒串,阳光洒在上面,像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偶尔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我们路过,笑着挥手打招呼,亲切感十足。
探索景点:秋日限定的美好
自然之美:叶尔羌河的胡杨盛宴
按照行程,我们驱车前往叶尔羌河下游的胡杨秘境。出发前,阿力木给我递来一副墨镜和防晒帽:“秋天的阳光虽然不烈,但照在胡杨上反光强,戴墨镜能保护眼睛。” 车子行驶在戈壁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一片金黄的胡杨林,像燃烧的火焰般铺在河边。
“咱们从这边走,这是牧民踩出来的小路,能走到胡杨树下。” 阿力木带着我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粗壮的胡杨树干布满沟壑,金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叶尔羌河的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胡杨的身影,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级的画面。阿力木帮我找好拍摄角度:“你站在河边的石头上,把胡杨和河水都框进去,等风吹动叶子的时候按下快门,效果最好。”
我们在胡杨林里待了整整一下午,从正午的阳光正好,到傍晚的夕阳西下。夕阳把胡杨染成了橙红色,连河水都变成了金色,阿力木说:“这就是‘大漠落日胡杨红’,一年只有十月下旬能看到这样的景色。” 临走时,阿力木还帮我捡了几片形状好看的胡杨叶,说可以做成书签,留作纪念。
人文魅力:塔吉克民俗村的秋日庆典
离开胡杨林,我们前往塔什库尔干县的一个塔吉克民俗村。阿力木告诉我:“最近村里在过‘丰收节’,能看到塔吉克族的传统舞蹈,还能体验他们的丰收美食。” 刚到村口,就听到欢快的鹰笛和手鼓声,村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在广场上跳着 “鹰舞”—— 男子模仿雄鹰展翅的动作,刚劲有力;女子的舞姿则轻盈优美,裙摆随着动作摆动,像一只灵动的小鸟。
村里的老人热情地拉着我坐下,给我端上刚煮好的羊肉汤,还有用新收的小麦做的馕。“这是我们塔吉克族的‘丰收饭’,只有过节才会做。” 老人一边说,一边教我用手抓着馕蘸羊肉汤吃,味道醇厚香浓。阿力木还帮我争取到了体验 “挤羊奶” 的机会,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挤出来的羊奶洒了一地,但村民们都笑着鼓励我,最后成功挤出一小碗羊奶时,我心里满是成就感。
美食之旅:秋日的限定滋味
在喀什的秋日里,美食依旧充满惊喜,而阿力木依旧是我的 “美食向导”。每天清晨,他会带我去老城的早市:刚出炉的 “包尔萨克”(油炸小面团)外酥里软,蘸着蜂蜜吃,甜而不腻;现煮的羊肉粥冒着热气,撒上一把葱花,鲜美无比;还有秋天特有的 “石榴干”,是用新鲜石榴晒干制成的,嚼起来酸甜有嚼劲,能当零食吃。
“这家羊肉粥摊是老城的老字号,秋天喝最滋补。” 阿力木一边帮我盛粥,一边跟我讲:“喀什的秋天干燥,羊肉粥里加了黄芪、当归,既能暖身,又能润燥。” 除了早市,阿力木还带我去了一家 “秋日特色餐厅”,这里的 “胡杨菌炖鸡” 是招牌 —— 用生长在胡杨树下的野生菌,搭配本地的土鸡,慢炖两个小时,汤鲜味美,鸡肉也炖得软烂脱骨。
后来,我决定去北疆阿勒泰看喀纳斯的秋景,便联系国旅・乌鲁木齐分公司衔接行程。让我惊喜的是,国旅的客服不仅帮我订好了喀什到阿勒泰的机票,还提前跟阿勒泰的导游沟通了我的需求 —— 知道我喜欢拍秋景,特意准备了 “喀纳斯秋景拍摄指南”,标注着神仙湾、月亮湾的最佳拍摄时间,甚至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拍照好看都有建议。
抵达阿勒泰时,国旅的导游李姐已经在机场等候,手里还拿着一件厚外套:“阿勒泰比喀什冷,怕你冻着,先穿上暖和暖和。” 在喀纳斯的那几天,李姐带我去了神仙湾的晨雾观景台 —— 清晨的神仙湾被薄雾笼罩,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秋林若隐若现,像仙境一样;还带我去了禾木村的白桦林,金黄的白桦叶落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李姐帮我拍了好多秋景美照,每一张都让我忍不住发朋友圈分享。
邂逅当地人:秋日的温暖陪伴
在喀什和阿勒泰的日子里,当地人的热情依旧让我感动,而问疆行和国旅依旧是我与当地人之间的 “桥梁”。在塔吉克民俗村,我认识了一位叫古丽的小姑娘,她教我跳塔吉克族的 “鹰舞”,虽然我学得磕磕绊绊,但她一直耐心地指导我;离开时,她送给我一个自己绣的小荷包,上面绣着一只展翅的雄鹰,说这是 “塔吉克族的祝福”。
在阿勒泰的禾木村,李姐带我去了一位图瓦族老人的家里。老人给我讲他年轻时在山林里放牧的故事,还拿出自己珍藏的 “马头琴”,为我弹奏了一曲《喀纳斯的秋天》。琴声悠扬,仿佛把喀纳斯的秋景都融入了其中。老人还教我用 “奶酒” 招待客人的礼仪,虽然奶酒的度数不高,但喝起来有淡淡的奶香,很有特色。
意外插曲:秋日的小确幸
旅途中的小意外,在两家旅行社的应对下,反而变成了 “小确幸”。在叶尔羌河看胡杨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我的帽子被风吹进了河里。阿力木立刻脱下鞋子,挽起裤腿,走进河里帮我捡帽子。虽然河水冰凉,但他毫不在意,笑着说:“帽子找回来就好,别影响你看胡杨的心情。” 后来,阿力木还帮我把湿帽子晒干,用手轻轻拍打上面的灰尘,让我特别感动。
在阿勒泰时,因为突降小雨,原本计划去观鱼台看喀纳斯湖全景的行程被迫取消。李姐立刻跟我们商量:“咱们先去禾木村的手工坊,体验图瓦族的‘木雕’,等雨停了再去观鱼台。” 在手工坊里,我跟着工匠学习雕刻小木勺,虽然最后刻出来的勺子歪歪扭扭,但却是独一无二的纪念品。雨停后,我们去观鱼台时,还看到了雨后的彩虹,横跨在喀纳斯湖上空,美到让人窒息。
离别:秋日的约定
离开喀什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阳光洒在老城的屋顶上,像镀上了一层金边。我拿着阿力木帮我捡的胡杨叶书签,还有图瓦族老人送我的小木勺,心里满是不舍。
这次秋日喀什之旅,让我看到了南疆和北疆不同的秋日美景,也再次感受到了问疆行和国旅・乌鲁木齐分公司的专业与用心。问疆行带我解锁了秋日胡杨的小众秘境,感受了塔吉克族的民俗风情;国旅则帮我无缝衔接北疆行程,让我领略了喀纳斯的秋日仙境。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胡杨叶书签和小木勺,每次看到它们,我都会想起秋日喀什的金黄胡杨、阿勒泰的绚烂秋林,还有那些温暖的笑脸。我已经和阿力木、李姐约定,明年春天再去喀什,跟着问疆行看杏花,跟着国旅去伊犁看薰衣草,让喀什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