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鉴|记者手记:去南极,梦想之旅但需防范风险
创始人
2025-10-04 15:07:19
0

新华社圣地亚哥10月2日电(记者朱雨博)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去南极正逐步从“探险家的梦想”变成寻常人的旅程,每年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然而,由于这片冰雪大陆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即使对于有钱有闲的游客而言,南极也绝非温良的目的地。

地球之南,不菲的人生之旅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南极迎来旅游季。而12月初至2月初的南半球夏季则是南极旅游的旺季。这个时候,气温较高、天气状况相对良好。到12月下旬圣诞节前后,更有大量美国游客来到这片冰封的大陆,将船票价格推至最高。

2023年12月3日拍摄的“雪龙2”号在浮冰区遇见的企鹅。新华社发(李竞时摄)

南极洲曾经是世界尽头一个遥远、近乎神话般的存在,到南极去是不少人梦想的人生之旅。然而,迈出南极之旅的第一步之前,先要有足够的积蓄支付高昂的旅费。

因出行方式、行程长短、舱位等级和出发地点不同,从阿根廷智利两大出发地前往南极,人均费用在1万至5万美元之间,少数包括独家探险的行程人均开价10万甚至几十万美元。去南极不但要有钱还要有闲,从阿根廷或智利出发的邮轮行程短的也要8至10天。

有记录的南极商业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智利和阿根廷海军舰艇在为科考站运送补给时开始接收付费乘客。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往南极的游客数量已达每年8000人。到2023年至2024年南极旅游季,超过12.2万人奔赴南极,其中三分之二登上南极大陆

近年来,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增长迅猛,已成为南极的主要客源国之一。据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数据,2023年至2024年南极旅游季,美国以44.6%的游客占比独占鳌头,澳大利亚和中国则分别以7.8%和7.6%居于其后。一些极地旅游公司日渐重视中国市场,甚至随船配备会中文的极地探险队员。

跟团游目前仍是南极旅游的主要选择,人均费用动辄10万元人民币左右。自助游有望把预算“压缩”到5万元人民币以内,但游客需自行抵达南美洲登船点,面临办签证、语言不通等多重挑战。

风雪无情,难以预测的风险

即使不考虑高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南极也是暗藏凶险的旅游目的地。

进出南极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从阿根廷南端的乌斯怀亚直接登上邮轮,乘船穿越德雷克海峡抵达南极。德雷克海峡是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洋面巨浪动辄高达10米。尽管部分邮轮配备减少风浪影响的设施,但大部分游客乘船至此都会经历“终生难忘”的晕船:窗外巨浪肆虐,胃里翻江倒海。

这是2020年2月1日在南极大陆边缘威德尔海拍摄的海上冰山。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登记信息,目前南极游运营商主要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中国国内市场的南极游产品主要由国外邮轮公司提供。

若想少受点罪,也可选择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乘飞机直达乔治王岛,并在此处登船深入南极,只需两小时就可跨越约两天的邮轮航程,但价格也更高。不过,南极天气多变,甚至以小时为单位,因而飞机延误一天以上并不罕见。近期几起滞留南极的事件均因此发生。因天气导致行程受阻后,一些游客约50万元人民币的双人行程从原定的七天六晚缩减至五天四晚。还有一些游客因恶劣天气无法飞离南极,后续行程的酒店、返程机票等均受影响,退改费用高昂,导致额外支出20多万元人民币。

此外,恶劣天气、冰况还可能导致原定的登陆、巡游等项目取消,邮轮也可能出现故障。通常情况下,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航程取消,邮轮公司会退款,其他损失则需要通过各类旅游保险来补偿。

来到南极,守护净土有责

经过重重挑战来到南极,游客还要接受各种行为规范,以减少旅游业对这方净土的影响:

靠近南极陆地的船只载客不得超过500人,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最多只能有100人下船。登陆前,人们的衣服、背包等都要接受检查,以确保已清除有机残留物。下船前,每名游客必须踏入装有消毒剂的容器,消除鞋底上的病原体。

终于登上南极大陆后,游客不得坐下或躺下,只能用消毒过的鞋底接触岩石与冰层;与企鹅、海豹等动物更要保持5米以上距离。

4月8日拍摄的南极秦岭站附近的群山。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

根据《南极条约》,游客和科研人员都有义务将垃圾带离南极……

游客在南极的几乎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规范。然而,在全球变暖、游客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南极洲的极端气候条件和领土孤立对物种入侵不再构成障碍。2023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研究人员首次确认南极大陆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南极地区庞大的企鹅种群海鸥构成威胁。

英国南极调查局研究员凯文·休斯说,游客鞋底上的土壤可能携带入侵植物的种子与病菌,邮轮上携带的货物、车辆和食品中可能藏着昆虫、植物甚至老鼠,一些海洋生物可能会附着在船体上被带入南极。该机构一项研究警告,未来十年内,多种贻贝、海蟹和藻类很有可能入侵南极。

游客的到访对南极生态构成威胁还体现在碳排放问题上。

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南极热门旅游登陆点附近,化石燃料未充分燃烧遗留的微小黑色碳颗粒水平远高于该大陆其他地区。这些“黑碳”会减少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导致温度升高、加速冰雪融化。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名到访游客导致南极地区平均损失83吨积雪。研究报告刊载于2022年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另有研究显示,船舶排放(以黑碳和二氧化硫为主)是南极大陆主要人为污染源,到访游客人均带来约5.4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约70%排放与邮轮巡航活动有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庆假期前三天,南京江宁接待游...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国庆假期,江宁区各大景区推出系列活动。江宁区委宣传部供图国庆假期前三天,南...
央视聚焦,兴化府街区成国庆出游... 千年古街焕新颜 宋韵闽风引客来 今日上午,央视13套《朝闻天下》报道了福建省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火爆...
假期三天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迎... 中新网广州10月4日电 (记者 程景伟)国庆中秋假期,广东文旅市场人气持续火爆。据广东省文旅厅消息,...
原创 四... 四川,这片位于中国西部的土地,拥有悠久且神秘的历史,承载着众多文化与故事。从古蜀文明到现代四川,它的...
花团锦簇迎“双节” 重庆荣昌满...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重庆市荣昌城区披上“喜庆盛装”——被国旗和鲜花扮靓,呈现出一幅幅花团锦簇、色彩...
团圆宴这么吃,美味健康真能兼得... 中秋节这就到了,我在健康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说真的,每年一到各种节日。我就特别有感触。看着家家户户热...
原创 奶... 楼下的梧桐树又飘絮了,我站在厨房揉面,鼻尖忽然钻进一缕熟悉的酸香——是番茄在热锅里熬开的味道。想起小...
月满中秋 “饼”承心意丨桐城农... 六尺巷支行手工月饼DIY活动 “饼”承心意 月满中秋 金秋的阳光温柔,恰如我们相聚时的笑容。10月4...
【今日分享】好吃不贵,快乐翻倍...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在“双节”长假期间 乐山呈现出“全域旅游,全域美食”的盛景 从中心城区的上中...
《绝活》|案头雕花剪影 茅爱海,中国烹饪大师,“扬州淮扬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员,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
全球媒体聚焦丨 外媒:国庆假期...   今年国庆节假期恰逢中秋节。"双节"相遇,"出游"成为国人度假的一种方式。美国《旅行和旅游世界》4...
早餐为啥不建议吃面条?医生:不... 早上许多人喜欢吃碗面条,简单又抗饿。但今天老李想和大家说,早饭其实不太建议大家吃面条。而且除了面条外...
原创 入... 秋天宜多喝汤,开胃的同时亦可以补水解秋燥!前几天分享了用应季时蔬南瓜搭配排骨的汤水做法,今天再来一碗...
原创 “... 秋风一起,菜市场的南瓜们就集体换上金黄外衣,个个圆滚滚地蹲在摊位上,看着就喜庆。老话说得好"秋天到,...
给景区“宠客”,算算账|每日观... 来源:新华社(记者:徐壮) 新华社经济随笔|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这个国庆中秋...
激增爆满,游客滞留!当地人懵了... “活了一辈子, 第一次见这里限流!” 这个国庆假期 全国各地 不仅老牌景点被挤爆 就连那些曾经的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