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国庆假期首日,市民游客游园逛展热情高涨,沪上多座公园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10月1日)了解到,国庆假期首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迎接游客4万多人次、上海动物园2.6万人次、共青森林公园2.6万人次、上海植物园1.5万人次、辰山植物园8000多人次、上海滨江森林公园8000多人次、古猗园6000多人次。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去年9月20日开放,自此,双子山成为市民游客节假日打卡的首选之一。今天上午十点,80岁的孔先生和老伴手挽手爬到了双子山观景平台,饱览美景:“秋高气爽,登高望远太舒服了,衷心祝福祖国日益昌盛、国富民强!”
像孔先生夫妇这样选择用登高“打开”国庆假期的市民游客数以万计,记者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了解到,今天有1.2万名游客登顶双子山。
上海野生动物园今年8月22日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虽然为了保护幼嫩的大熊猫幼崽,园方采取了利用内部保育区摄像头限时直播它们的展出方式(国庆假期每天9时至10时、15时至16时),但游客都表示理解支持。
专程从杭州赶来的游客吕小姐是熊猫迷,她用手机录下了大熊猫馆育幼室屏幕上的直播:“小家伙肉嘟嘟地趴在育婴房里,太可爱了!我觉得这种隔空观看的方式很好,国内许多动物园保险起见,一般都在大熊猫幼崽三到六月大的时候才在户外展出。”
熊猫馆里,有许多特意赶来看一眼大熊猫龙凤胎的市民游客。 图片来源:上海野生动物园
国庆主题花坛“风华正茂”。 图片来源:上海植物园
国庆假期首日,市民游客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周边休憩。 海沙尔摄
世博花艺生活节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世界花艺园举行,2万余株向日葵打造的花海是特色。 海沙尔摄
上海公园绿地高涨的人气还带动了周边的商旅文体项目,实现了市民游客和相关产业经济的双赢。
近年来,悉心的养育和成功的推广,让上海动物园诞生了一批动物“网红”,诸如被爱称为“西郊达菲”的棕熊“军军”、“顶流虎妞”孟加拉虎“红糖”。
雌性孟加拉虎“红糖”出生于2024年8月10日,被母虎抛弃的它被“两脚兽”奶爸们当成了宝贝,从恒温箱中拿出来后在一个标有“红糖麻花”的大纸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得名。
去年底,四个月大的“红糖”从人工育幼室“毕业”,转移到展区。“红糖”十分懂得“营业”,遇到每一个靠近玻璃的市民游客,都争取互动,这种软萌的撩拨可谓男女老少“通杀”。
眼见“红糖”的热度甚至赶超了前“西郊顶流”棕熊“军军”。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动物园推出了“军军”的妹妹——今年元旦出生的“玫玫”,每逢单号展出。
“玫玫”是广大网友和园方共同选出来的名字,在今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公布。因为米妮为达菲熊制作的玩偶朋友名叫“雪莉玫”,而“玫玫”正式和上海市民游客见面的时间正好是五月份(英文是May)。
国庆假期首日,“红糖”展区人流如织。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一批动物的出圈,让市民游客对相关文创周边的期待值拉满,上海动物园顺应呼声开出文创店。
目前,上海动物园与3家合作方开出了4家文创店,销量最好的“军军”玩偶累计售出3000多件。今天,每家店的销售额从1万多元到3万多元不等,都达到了平日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其中,“大喵空间”店今天光是“红糖”的冰箱贴就卖掉了近百个。
上海动物园资产管理运营科的杨欣意表示,之前出圈的动物明星有两个特质:“颜值”高、“营业”热情高,但文创开发上不能吃老本,园方正努力“以老带新”,将市民游客的关注点从几个流量“网红”放大到整座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今年推出了好几个系列的“吧唧”(徽章类产品)盲袋就是“以老带新”的典型。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个“食肉动物系列”包含6款“吧唧”,撕开盲袋,里面可能是“红糖”,也可能是黑豹、狐狸、狮子等关注度没那么高的食肉动物,里面的科普介绍就相当于一张名片,向抽盲袋的市民游客推荐上海动物园的其他动物。
“开发文创,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科普教育的方式。”今天开门营业的“悦动空间”负责人战丽介绍了新开发的小熊猫系列磁吸,在一张A3纸大小的“小熊猫家园”上,市民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添置各种磁吸贴,比如蓑羽鹤、赤腹松鼠等目前和小熊猫居住在同一个展区的动物伙伴,又比如激发小熊猫探索欲的取食障碍器和夏日必备的冰块等。
在动脑设计小熊猫家园的过程中,市民游客会了解与小熊猫有关的知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往小熊猫身边放蓑羽鹤?这其实就是我们开发这款文创的目的。”战丽表示,上海动物园近年来尝试社群丰容,就是把不同动物种群放在一起生活,小熊猫和蓑羽鹤的行为特点、生活习性不同,如今在一个空间内彼此交互影响,对动物有益,也能让游客体验到更多观赏乐趣。
“潦草熊”文创,原型就是幼年毛发杂乱的“军军”。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食肉动物系列刺绣款“吧唧”。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乡土动物系列“吧唧”。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上海动物园熊猫周边专卖店。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