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春韵,纳溪早茶香”。9月27日下午,2025纳溪特早茶陕西行品牌推广活动在西北国际茶城盛大启幕。来自四川泸州纳溪的“早春佳茗”与古都西安的“千年茶韵”相遇,为现场180余名嘉宾与茶友带来一场兼具嗅觉、味觉与文化体验的茶事盛宴。
泸州市纳溪区,作为“中国特早茶之乡”,凭借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天然优势,孕育出“特早、鲜香、生态”的纳溪特早茶,且荣膺首批“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保护互认产品”。
近年来,纳溪区充分利用纳溪茶“发芽早、本地种、品质优”的特色,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战略合作,开展茶树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不断健全茶叶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有效守护纳溪特早茶的有机纯净本色。
目前,纳溪拥有茶园31.5万亩,种植品种30余种,各类茶叶品牌61个,年产干茶2.4万吨,年综合产值达89亿元,稳居川茶产业第一方阵。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阳在致辞中表示,四川有全国最长的春茶采摘期,形成了“起早赶晚”的生产格局,早能“看着春晚喝新茶”,晚能“劳动节假期采春茶”,采茶周期长达4个月。
他肯定了纳溪特早茶作为“川字号” 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地位,期待以此次活动为纽带,深化川陕两地茶产业深度合作,以茶为媒,共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刘彬聚焦纳溪特早茶的“特” 与 “优”,从地理环境、品种特性到产业发展,全方位推介这一来自“中国特早茶之乡”的优质茶品。
他介绍,纳溪地处北纬28度,独特的气候优势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是全球同纬度发芽最早的区域,比江浙地区早一个多月,比川内其他地区早7—10天,以“除夕可饮”而闻名。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为国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品牌的推广、一次商品的品评,更是一座连接川陕两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桥梁。它承载着人情与温度,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陕西茶友认识纳溪特早茶的独特魅力,让陕西广阔的市场成为纳溪茶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期待两地茶人能够借此机会,深入交流,相互借鉴,在种植技术、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文化传承等方面碰撞出更多合作的火花,共同推动中国茶产业繁荣发展。
“纳溪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纯爽口,产品具有早、美、鲜、香、厚的特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现场宣读纳溪特早茶检验报告,以专业数据佐证其“鲜香、生态”的卓越品质,为纳溪特早茶的品牌公信力再添新砝码。
肖斌介绍,纳溪位于北纬28°黄金产茶带,是全球同纬度茶叶采摘加工时间最早的区域,每年春晚就能喝上纳溪特早新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左右,水浸出物可达48.72%,茶多酚15.16%,咖啡碱2,55%,酚氨比4左右,滋味醇厚甘甜,特别耐冲泡。同时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类物质和锌、硒等元素,其中游离氨基酸最高达到6%,是一般绿茶的2—5倍。
作为活动的核心环节,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凤岭茶业公司、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四川酒城贡芽茶业有限公司、四川普照三川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纳溪特早茶代表性企业以及泸州宇泉超轻饮用水有限公司、泸州顺成和庄园酒业有限公司依次登台推介,从三个维度生动讲述纳溪特早茶的品质故事。
在“种植端”,企业强调对茶园生态的严格守护,从土壤改良到绿色防控,确保每一片茶叶都源自天然;在“加工端”,传承千年制茶工艺并融入现代技术,匠心把控萎凋、杀青、揉捻等每一道工序,锁住茶叶的鲜爽滋味;在“消费端”,则展示了从传统散茶到便携茶包、从纯茶饮品到茶食衍生品的多元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消费需求。
活动现场,四川普照三川茶业有限公司与西安知茶商贸公司、四川茶可以茶业有限公司与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酒城贡芽茶业有限公司与摩尔云茶仓等五组企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此次签约不仅为纳溪特早茶打通了进入西北市场的优质渠道,更意味着这份来自四川的“早春鲜爽”,将通过稳定的供应链更快、更直接地抵达陕西消费者手中。
此次“2025 纳溪特早茶陕西行” 活动以西安为窗口,将纳溪特早茶的“生态鲜香”与古都西安的“历史茶韵”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的茶消费新场景。
未来,两地将以茶为媒,进一步架起茶产业协同发展、茶文化交流互鉴、茶旅游资源共享的桥梁,让“纳溪特早茶”品牌在三秦大地上持续绽放光彩,也诚邀八方茶客共赴这场跨越千里的“茶香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