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丹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宝安的烟火气也愈发浓烈。对于市民和游客来说,假期除了出游赏景,餐桌上的团圆滋味更不可或缺。在宝安,有三家延续超过30年的老字号,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地道风味,成为“双节餐桌”的佳选:合成号、沙井蚝、濠江海鲜坊。
百年合成号:非遗手艺,一块云片糕里的深圳乡愁
创立于1901年的“合成号”,是深圳本土首个“中华老字号”,也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
从云片糕到鸡仔饼,再到如今的中秋月饼,“合成号”始终承载着几代深圳人的节日记忆。
合成号的灵魂,藏在那门入选省级非遗的“深圳云片糕制作技艺”里。选用深圳咸淡水交界处的纯白大糯米,以当地细幼河沙翻炒膨化,研磨成粉后陈化半年,再加入进口奶油、白砂糖及桂花、榄仁等6种辅料,历经调粉、制糕坯、切片等25道工序,才能做出一块“状如凝脂、轻薄透亮,甜而不腻”的云片糕。这种融合了广府、潮汕、客家风味的手艺,从陈创周创立品牌,到第五代传承人陈淦忠重启并革新,五代人的坚守让古法工艺从未褪色。
在今年中秋,合成号推出“花好月圆”系列月饼,以双黄白莲蓉、叉烧金腿五仁等岭南经典口味,延续百年古法的精致与温情。其“深圳月团”复刻北宋宫廷风味,严选土猪腩位肥肉,用本地甘蔗糖粉腌制,入口冰润溶滑,藏着七百年的岭南饮食密码;“花好月圆”系列则涵盖双黄白莲蓉、叉烧金腿五仁等经典口味,每一枚月饼都以手作温度唤醒古方,让食客在赏月时,一口咬下百年老字号的醇厚与温情。
如今,合成号不仅有2000多平方米的研学基地,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深圳味道远销海外,成为侨胞心中的“乡愁符号”
千年沙井蚝:“海底牛奶”,一口鲜醇满是宝安记忆
如果说糕饼代表节日的仪式感,那么“沙井蚝”则是餐桌上的鲜美担当。
沙井蚝有着千年养殖历史,早在北宋时期便享有盛名。其肉质肥美、晶莹如玉,被誉为“玻璃肚”,更因营养丰富而有“海底牛奶”的美称。
深圳市宝安沙井水产公司自1951年成立以来,延续传统蚝类养殖和加工技艺,70年来始终守护着“千年蚝乡”的味道,更将沙井蚝打造成了代表深圳的“土特产名片”。
沙井蚝的珍贵,源于千年传承的养殖技艺与得天独厚的品质。沙井蚝民历经数代,总结出独特的采苗、育肥技术,让沙井蚝肥满雪白、少泥沙杂质,素有“玻璃肚”的美称;其营养价值更不负“海底牛奶”之名,富含蛋白质、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牛磺酸、维生素等,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黄的200倍,早在宋代就成为贡品,如今更是畅销香港、南洋及欧美。
为了让食客尝到最鲜的“沙井味”,深圳市宝安沙井水产公司打造了全产业链保障:1500平方米的杨梅坑种苗繁育基地专门研究珍稀鱼类养殖,3000亩的东山水产养殖基地获“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认证,从源头确保蚝的品质;加工环节更是创新不断,1988年首创的“快速管道式预热糊化”蚝油工艺,让“沙井”牌蚝油的蚝汁含量远超行业标准,无论是“经典黄标蚝油”(蚝汁70%)还是“原汁蚝油”(蚝汁80%),都能为中秋家宴提鲜增味。
假期期间,无论是家宴小炒,还是朋友聚会的鲜味拼盘,一盘地道的沙井蚝总能唤醒人们的节日味蕾,一口下去,满是宝安“千年蚝乡”的历史厚重与烟火气。
濠江海鲜坊:粤式雅宴,船宴文化里的海鲜本味
创立于1992年的濠江海鲜坊,是许多宝安人记忆里的“顶级食府”。以船宴文化为特色,餐厅坚持选用渔港直供的野生海鲜和浅海鱼获,再由香港名厨精心烹饪,融合传统与新派粤式美食。
2021年重启后,濠江海鲜坊更将“船宴文化”融入用餐体验,在风雅的环境中还原“滨海鲜食”的质朴本真。
濠江海鲜坊的底气,在于对“鲜”的极致把控。这里的海鲜均来自渔港直供,野生海鲜与浅海鱼获每日新鲜到店,再由香港知名五星大厨主理,既保留粤式烹饪的“本味至上”,又融入创新手法。
招牌菜“琥珀金龙”造型精致,鱼肉鲜嫩入味;“童子蒜鲍鱼仔焖鸡”将海鲜的鲜与鸡肉的香完美融合,酱汁浓郁;招牌乳鸽皮脆肉嫩、汁水丰盈,是粤式手工菜的典范;“海鲜毛血旺”则在川味基础上改良,突出海鲜的清甜,每一道菜都藏着大厨的匠心。
从鲍鱼焖鸡、琥珀金龙、招牌乳鸽,到经典的粤式茶点,濠江海鲜坊见证了宝安人三十多年来的喜宴团聚,也成为不少家庭中秋国庆聚餐的首选。
从百年糕点,到千年蚝乡,再到三十余年的海鲜雅宴,三家老字号以不同的方式,共同讲述着宝安饮食文化的深厚积淀。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味道,更是时间的见证,是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里延续的烟火与温情。
在这个“双节”假期,不妨走进宝安,品一块非遗月饼,尝一口肥美沙井蚝,再来一席海鲜盛筵,让味蕾和心意一同沉醉,度过一个团圆又丰盛的假期。
图源:受访单位
统筹:吴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