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贵州刺梨丰收了。
一味酸酸甜甜的刺梨香席卷黔贵大地。不久前,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讲述贵州刺梨的故事,让这枚藏在深山的黄金野果火出了圈,“维C之王”的美誉彻底藏不住了。
网友好奇追问:“任正非讲的刺梨是什么?”贵州人听了,笑着说:“咱爱刺梨,就跟爱折耳根一个样儿,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事实上,贵州刺梨还是一对“兄弟”组合——刺梨和金刺梨,它们同属蔷薇科植物,渊源颇深,还各自身怀绝技。听说,它们携手在贵州干了件大事。
拼创意
“堂食喝不惯可以换,请给贵州刺梨一个机会!”今年夏天,很多外省游客都被一个暖心点单备注吸引,贵州本土奶茶品牌“去茶山”诚意满满邀请大家品尝刺梨饮品。
初到贵州的白俄罗斯博主苏小小,也被街头琳琅满目的咖啡馆吸引,只喝过拿铁、美式、意式浓缩等传统品类的她,在店员推荐下尝试了一款刺梨特调。酸甜清爽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夏日燥热,苏小小惊喜:“感受到了贵州的别样风味。”
在贵州,刺梨被玩得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刺梨原汁、刺梨干,刺梨美式咖啡、刺梨精酿啤酒、刺梨气泡水、刺梨冻干粉、刺梨牙膏等品类也相继推出。
不管你钟情哪种口味,总能寻到一款适合的刺梨产品。
刺梨铺天盖地,金刺梨也不甘示弱。且不论都很丰富的营养价值,金刺梨口感会更佳,故而也有“中药蜂糖罐”的称号。
既有锁住山野本味的原液,也有添加SOD活性成分的冻干面膜、金刺梨+天麻、金刺梨+玻尿酸、酱香刺梨等产品多元丰富……层出不穷的创意中,金刺梨也玩起了跨界混搭。
这对“兄弟”仿佛拉开了一场创意大赛,只要感知够敏锐、点子够精准,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爆款。
“推手是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贵阳市咖啡行业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雷鸣主理的黑石咖啡,也推出了融合刺梨风味的咖啡。他认为,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多样,贵州的企业和品牌也能通过不断创新,赋予刺梨和金刺梨新的口味和商业模式,大市场中有大机遇。
论实力
消费的热闹只是表象,从产业角度来看或许更具意义。
贵州是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等地。据统计,全省刺梨种植规模达152万亩,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均占全国90%以上。
其中,金刺梨又是安顺市独有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仅安顺“独家”孕育。
20世纪40年代,全国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罗登义教授对比刺梨和170多种果蔬的营养成分,发现野生刺梨极富营养价值,是维C、维P之王,同时还富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黄酮、三萜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功效物质。
研究数据显示:每100克刺梨果肉中维C平均含量有2300毫克,约是苹果的500倍、柠檬的100倍。而金刺梨的SOD含量,约是蓝莓的60倍。
尽管当时鲜有人能理解这一“黄金宝贝”的营养价值,但学界对贵州刺梨的探索就此开始,且从未中断。
2019年,贵州大学成立“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开展刺梨营养功效挖掘、新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2020年钟南山院士牵头组建“刺梨防治呼吸疾病攻关组”;2022年,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实验室联合国家公共营养改善办发布和出版《贵州刺梨功效研究》,系统总结了刺梨的十大功效……
“刺梨和金刺梨最大的特点就是维C和SOD含量都很丰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刺梨课题组组长罗会进一步解释道,维C和SOD在抗氧化领域可谓是两位明星选手,但方式各有不同,维C通过中和自由基来减少对细胞的伤害,SOD则通过分解自由基的核心成分超氧阴离子。
科技赋能持续深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6小时抵达工厂锁鲜,24小时内完成清洗、压榨、杀菌等生产线,我们用科技锁住了刺梨的每一滴营养。”贵州初好农业开发公司通过创新研发提高产业附加值。
“依托科技创新将营养价值最大化,一瓶125ml原汁里就浓缩了2到3斤新鲜金刺梨。”春归保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梦海深知产业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科技的加持下,“兄弟俩”都走出大山、身价倍增。产品线日益丰富,从喝的到吃的、从饮的到用的,满足不同场景需要,更贴近现代人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更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追求。
舌尖上的贵州新名片
过去,这对“兄弟”也曾“养在深闺无人识”,一段销售商和顾客的对话可以佐证。销售商:“我们这个是金刺梨产品,风味独特。”消费者:“你们这个梨产自哪里,以前没见过?金刺是这个梨的品牌吗?”销售商一时哑口无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多年耕耘迎来收获时刻,贵州刺梨真的火出了圈,企业加班赶订单,农户丰收笑开颜。
有意思的是,“兄弟俩”这些年也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携手打出了“贵州刺梨”品牌组合拳。今年6月,“贵州刺梨”成功列入首批39项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名单,与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贵州辣椒制品一道,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特色食品产业。
“依托刺梨核心产区优势,‘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品牌授权34家企业使用,初步形成了“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格局。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刺梨和金刺梨凭借科技创新和完整产业链,都实现了产业端和消费端的共同繁荣,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广阔的市场、扎实的产业、活力十足的社会,源源不断的“贵州元素”给刺梨和金刺梨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它们各展精彩、相得益彰、相互成就,正在携手干出一番大事业。
接下来,“兄弟俩”还会带来哪些惊喜?或许就在你细细品味的一瞬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编辑 陈玉林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