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季宛如一幅色彩逐步变化的绚丽画卷,一年最美的美景正一场接一场地精彩上演。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带着手机(相机也随身携带)来开启一场漫步于颐和园的游记之旅,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
每年的10月份,一般都是北京观赏秋景的绝佳时段。而今年因气候变化则提早到了9月份。当夏日的燥热渐渐褪去,大秋凉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仿佛是大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秋天的到来。
圆明园对比颐和园来说相对游玩的人少,在初秋意渐浓的情况下,10月份将会变的越来越热闹。漫步在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皇家园林中,逐渐变黄的银杏叶与依然翠绿的树叶形成鲜明对比,为古老的宫殿遗址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行程推荐:圆明园面积很大,根据出行便利,可以选择地铁四号线圆明园站B口出后南门进,或选择公交到达圆明园东门进。自驾的话不是很推荐,毕竟停车可能是个问题。
从南门路线推荐:南门→鉴碧亭→涵秋馆→仙人承露→三孔桥→银杏大道→遗址西口→西洋楼遗址→遗址东口→全景沙盘→狮子林→东门出(约2小时)
东门的话则距离西洋楼遗址景区较近,喜欢人少的话可以在长春园景区看天鹅和赏荷花(秋季都是荷叶,荷花都已经没了)水道比较通常也可以选择乘船。
本次行程比较随意,基本上就是为了10月份再去圆明园做准备的,行程为东门进入,绕行长春园再奔向圆明园,然后绕过福海后进入西洋楼遗址景区,再回到东门。对喜欢徒步走的人来说,个人觉得是一条运动量适中的选择。
多次去过圆明园,对长春园拍过其荷花,也去过绮春园等着树叶变黄了出片的地方也不从。本次去的时间是9月20日,全园免门票,所以先去的圆明园全景沙盘,然后再奔向三园交界处,再往西直接奔向曲院风荷。
绕道福海的西岸,再奔向西洋楼遗址景区。此条路线的行走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身体的同时,能串联起圆明园主要的历史景观区域,更能深入探访西洋楼遗址景区这一极具历史价值的特殊区域。
从藏密楼顺着导引牌一直奔向西洋楼遗址景区西入口,然后建议先看谐奇趣,绕行一圈后奔向黄花阵,再去看圆明园展览馆,再去海晏堂,最后看大水法并从东门出去。
那些历经劫难后依然矗立的汉白玉断柱、散落四处的精美喷泉构件、带有巴洛克风格浮雕的残垣断壁,以及被岁月侵蚀却依然可见的精美水法装置遗迹,都以其残缺的美感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
为了追求画质,建议带长焦变焦镜头的相机,可以方便构图而拍到想要的细节。
手机拍摄的话,最好有5X或更远的长焦功能。本次带的手机有2X倍距,所以画质上就不能太过较真了。本次用手机拍的较多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边录视频,边拍照。素材的获取能无缝切换,并且携带轻便而减少负重的负担。
大水法的拍摄,就看在行走中找不同的角度。
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从容地捕捉西洋楼遗址的沧桑感。
游玩建议:鞋子要舒适和轻便的,并且要携带足够的零食和饮用水,在园内的时间一般在3小时以上,可以走遍2个园(本次主要去了长春园和圆明园),更长时间的话可以先去绮春园,再看另外两个园。
总结,圆明园每年有三次全园免费参观的机会,等十月份的时候还有一次,提前规划好路线并找到秋景的拍摄地点,可以少走弯路还能看全景点。陆续记录北京游玩的其他景点,为后续的旅游出行规划、景点推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