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让超市货架颤抖的“洋葱之谜”
凌晨三点,某国际超市的仓储数据系统发出刺耳警报——同一货架上两款意大利通心粉的销售曲线竟然呈现诡异的“剪刀差”。
左边是号称“米其林三星主厨配方”的至尊版:内含独立密封的预切洋葱包、现磨帕玛森奶酪、真空锁鲜的欧芹碎,包装印着“十分钟还原意式风味”的炫目标语。右边则是极简到寒酸的基础版:除了通心粉和酱料包,只有袋身一行小字:“建议加入半颗新鲜洋葱,风味提升73%”。
所有市场预测都指向前者必胜,但真实销量却狠狠打脸——基础版常年保持着3.7倍的销售优势!这个反常现象让产品经理们彻夜难眠,直到人类行为学家揭开残酷真相:那袋缺失的洋葱,才是真正的销量引擎。
“当主妇们拧开燃气灶的刹那,她们需要的不是省时省力,而是亲手切开洋葱时被呛出的眼泪——那是她们向家庭关系缴纳的‘情感税’。”资深消费心理学家在复盘报告中写道,“三分钟的砧板劳作,能把工业流水线产品魔术般转化为‘带着爱意的家厨出品’。”
二、文旅界的“通心粉陷阱”正在吞噬诗和远方
就在超市团队为洋葱之谜震撼时,千里外的文旅局长们正在陷入同样的思维陷阱。
更讽刺的是,三十公里外某个连手机信号都时断时续的原始村落,却让游客们心甘情愿颠簸数小时前来。这里没有标准化服务,只有山民随手指的路标:“看云海往东走二里地”,民宿提供的不是智能马桶而是需要自己添柴的土灶台。可某平台上的游客留言却道出真相:“在找路时发现了绝迹的萤火虫,向村民问路被邀请参加农家婚礼——这才是活着的旅行!”
三、过度配套正在谋杀旅行中的“自我印记”
当代文旅开发已然陷入可怕的内卷循环:比拼谁家的停车场更大,谁家的WiFi网速更快,谁能把游客“伺候”得更像皇帝。某网红景区甚至推出“全程免动手服务”——从入园扫码到拍照修图都有专人代劳,结果最受欢迎的竟然是需要自己动手拓印碑文的偏僻角落。
专家一针见血指出:“当旅行被过度设计,就变成了大型楚门秀。游客在完美流程中丧失了自己的叙事权,这才是最致命的体验破产。”
那些真正让人念念不忘的旅行记忆,往往诞生于“计划外”的留白地带:
——在找不到指示牌时误入的秘境溪流
——和当地渔民一起修补渔网时听来的古老传说
——模仿村民用最土法烤制的叫花鸡
——甚至只是暴雨突至时躲进的破旧庙宇
这些需要付出微小努力的体验,就像通心粉里那枚自己切碎的洋葱,让旅程打上了专属于你的印记。心理学称之为“宜家效应”——人们对投入自身劳动的事物会产生非理性的喜爱。
四、爆款文旅的终极密码:把“洋葱”还给用户
当全国景区还在比拼谁家的“洋葱”切得更碎时,真正聪明的规划者已经开始重构体验逻辑:
1. 制造适当的“障碍感”
川西某高原景区故意不修观景台,只在最佳观赏点留下绳结标记,游客需要自己寻找角度才能看到绝景。结果这个需要“付出”才能看到的风景,成为社交媒体上传播最广的打卡点。
2. 保留真实的“生活肌理”
浙江某古村坚持不统一外立面色调,允许村民在自家门口晾晒干菜、编织竹器。游客看到的不是舞台布景式的整齐划一,而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现场,很多游客主动参与农活体验。
3. 设计开放的“参与接口”
云南某民宿推出“自酿计划”,提供基础原料和工具,让客人亲手酿造专属口味的果酒。离店时封坛存证,来年邀请回来品尝——复购率直接提升40%。
五、重新定义文旅价值:从服务交付到记忆共创
最新发布的《中国文旅消费趋势报告》显示:82.3%的游客愿意为“深度体验型”产品支付溢价,而传统观光产品的满意度已连续三年下滑。这意味着文旅产业的估值体系正在重构——价值不再取决于配套的完善度,而在于能提供多少“可参与的故事线”。
就像那包需要自己加洋葱的通心粉,最高明的文旅规划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精心设计那些让人愿意投入时间的“价值锚点”:
——一片可以让孩子捡拾松果的原始森林
——一场需要提前腌制食材的农家宴准备
——一条用当地老人记忆绘制的手绘地图
——甚至只是故意不设充电插座的观星平台
这些看似“不完美”的留白,恰恰成了游客注入自我意义的容器。当旅行从被动的消费转变为主动的创造,那些用双手丈量过的土地、用五感记录的时刻,才会真正沉淀为生命中的精神高地。
老汤锐评:留下那把值得挥舞的餐刀
最好的文旅体验,从来不是端上满汉全席般的完美服务,而是聪明地留下那把需要游客自己挥舞的餐刀——可能是指引他们挖掘山笋的铲子,辨识星空的旋转图卡,或是记录方言歌谣的空白录音笔。
当我们学会在规划中留出那枚 “未切的洋葱”,也许才会发现:那些让眼睛湿润的、让心跳加速的、让多年后依然津津乐道的,永远是自己亲手参与烹制的人生风味。
创行读物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为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三年磨一剑”的力作,于2023年5月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被该社列为2023年重点出版图书。该书聚焦农村、农业、农民,由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参编,双方结合各自领域的优势,打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全书洋洋洒洒共计68万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分为两大篇。第一篇为理论篇,包括:1、如何做好乡村民宿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2、用“旅游+文创” 的方法打造网红乡村 3、打造IP:农庄突出重围制胜18招 4、花卉旅游的开发要点及运营模式 5、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探析 6、乡镇如何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7、如何打造乡村网红旅游项目 8、农家乐乡村游如何进行升级换代,均为当下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的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第二篇为实践篇,辑录了我院和云南省农科院近三年来的10个典型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有关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的各方读者作为参考。
《田园综合体规划经典案例赏析》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尤飞、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院长汤俊联合著作,该书从概念起源、发展背景、发展政策以及空间和产业的规划要点、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对田园综合体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同时还总结、归纳作者近些年主导参与的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案例和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案例,真正做到了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期引发社会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方法、艺术塑造、公众参与、科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关注;同时也希望能为田园综合体的投资建设者及相关从业爱好者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特色休闲农业经典规划案例赏析》由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推出,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特色休闲农业的开发和规划”这一主题,从“休闲农业”的发展起源、开发模式、策划营销、投资运营等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使读者对于“特色休闲农业”这一当下投资和开发的热点行业能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该书理论阐述和规划实践相结合,书中选取了十多个经典的休闲农业规划案例,可谓开规划案例奉送先河。该书最大特色是创意凶猛、视野开阔、案例经典、落地性强。
专家介绍:
汤俊,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编著《田园综合体规划经典案例赏析》、《特色休闲农业经典规划案例赏析》、《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等书,在《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中国国情国力》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关于旅游规划、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的文章五十多篇,主持了全国五百多项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