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一个坚果!”加纳通讯社主编阿格尼丝·博耶-多伊张开手掌展示一颗坚果。就在刚刚,一颗熟坚果正巧从阿格尼丝的眼前掉落,让她误以为是飞虫。发现是坚果后,不由得轻叹“幸运”。
9月19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林业科学院,了解科技如何赋能临沧坚果产业发展。当地人介绍,漫步在临沧的坚果林间,经常会有这种“小零食”从天而降。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这座城市与林果共生的生动印记。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临沧,山地季风气候赋予了这里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成为全球最适宜澳洲坚果生长的地区之一。1991年,第一批澳洲坚果苗在这里试种成功,如今已发展成超262万亩的浩瀚果林,超过全球种植面积的三成,临沧市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坚果之乡”。饱满的坚果挂满枝头,成熟后自然坠落,林间地头随处可见这些“天然零食”。
9月19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林业科学院。图为采访团听取讲解。
临沧坚果从“小零食”变成“大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撑。据介绍,临沧刚开始种坚果,虽然种得多,但亩产低、品质参差不齐,农民收益并不理想。直到临沧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团队,一场以科技为核心的“提质增效”行动,彻底改变了临沧坚果的命运。
邓秀新院士团队通过深入调研,找到了制约产量的5大“病因”:缺水花枯、缺媒授粉、品种杂乱、接口不亲和、营养失衡。说白了就是:树没喝饱、蜂没来帮、种得太乱、树“吃不饱”、营养跟不上。
针对这些问题,临沧推出了“三项核心技术”:落头开心——让树冠通风透光,像给树理了个发;果园放蜂——请来小蜜蜂当“媒人”,提高授粉率;营养补充——给果树吃上“月子餐”,结果更有劲。
再加上保花保果、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措施,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临沧的坚果示范点亩产最高突破600公斤,平均增幅超过70%,真正实现了“产量翻番、品质提升”。
9月19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林业科学院。图为外媒嘉宾尝鲜刚采摘的临沧坚果。
目前,临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临沧坚果”已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并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从鲜果果仁到坚果零食,产品走向全国。这项产业覆盖全市74个乡镇,带动21.64万户农户增收。
未来,临沧市还将开拓“坚果护肤品”“坚果花蜜”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展临沧坚果标准制定,吸引龙头企业建设加工产业集群。
统筹:曹树林
文字:景灏
摄影:蒋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