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桂花鱼勇攀黄山活动上,工作人员化身萌趣的桂花鱼形象,沿黄山攀登并在中途合影留念。
“清新桂花鱼KOC养殖团”成员在拍摄创意照。
专业团队为养殖户提供短视频拍摄培训并指导实操。
生产车间内,精细压模后的清新桂花鱼月饼雏形已现。
清新桂花鱼主题月饼的创意制作,将一方水土的鲜香,融入延续千年的甜意。
在数字化浪潮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产品如何跳出传统产销模式,实现产业价值与品牌影响力的双重跃升?清远市清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当地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新桂花鱼”,大胆探索“数字流量+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孵化“KOC养殖团”、跨界联动黄山“臭鳜鱼”等创新玩法,成功让一条鱼“游”出池塘、“游”上网络、“游”向全国,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鲜活生动的风景。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江绮雯
通讯员 洪燕丹
数字赋能
“KOC养殖团”激活产业新活力
“老爸,你在搞什么?”“我在喂鱼啊!”镜头前,“98后”新农人小曾和父亲在鱼塘边自然互动,日常的养殖场景通过短视频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大量网友关注。这正是清新区“清新桂花鱼KOC养殖团”上线后的真实一幕。
清新区创新推出“清新桂花鱼KOC养殖团”计划,让一线养殖户成为“云端代言人”。这些新农人中,既有“90后”塘主分享通过“硬核技术”扭转亏损的经验,也有“00后”新手演绎“鳜鱼养成记”短剧,用反转剧情科普现代化养殖技术,还有“98后”鱼二代记录与父亲的代际对话,展现传统养殖与数字管理的碰撞。
这种“记录+科普+互动”的内容组合拳,让养鱼从专业事变成了“看得到、学得会、想参与”的生活场景。政府部门构建起“政府搭台、农户唱戏、平台赋能”的生态体系:专业团队为养殖户定制“一人一策”内容方案,提供短视频拍摄、直播话术等培训,并依托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打造品牌矩阵,推动产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升级。
目前,首批3个账号已吸引大量同行和消费者关注。“过去父辈们只知道埋头养鱼,现在通过和粉丝互动,发现不少粉丝是同行,正好能交流经验。”小曾表示。这一模式,不仅让养殖户从“产业参与者”变为“价值创造者”,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农村——已有5名“90后”主动加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跨界融合
“南北双鲜”推动品牌破圈
如果说“KOC养殖团”是数字领域的深耕,“清新桂花鱼勇攀黄山”活动则是清新区牵头发起的一次文旅跨界突破。9月9日,清新区7名工作人员化身萌趣的“桂花鱼”形象,沿黄山经典路线向上进发,开启了一场跨越粤皖的“鲜味征程”,这场“农业+文旅+IP”活动,将清新桂花鱼从“产业符号”升级为“文化IP”。
“桂花鱼”从黄山南大门出发,沿途介绍徽州臭鳜鱼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并讲述清新桂花鱼“北江好水、生态养殖”的特色,凸显两地渔业文化的差异化魅力。
在西海大峡谷形似鳜鱼的“鱼石”前喊出“清新桂花鱼勇闯黄山”的口号,在玉屏楼与千年迎客松同框打卡,在山顶上设置“云端宴”,传递“一条鱼激活百味”的产业价值……这场六小时的活动在多平台直播,吸引全网超20万人次观看,“桂花鱼上山”话题引发热议,有力推动清新农特产品走向“大流量”市场。
近年来,清新与黄山两地协作,致力于构建“清新前处理+黄山深加工”模式——由清新集中完成分级、宰杀、速冻等标准化预处理,黄山负责精深加工与销售推广,共同推动鳜鱼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跨省“土特产”协同发展范例。此次登黄山挑战,正是清新区深化“农业+文旅+IP”战略的创新实践。清新以黄山为窗口,向全国充分展示“天赋清新水、上品桂花鱼”的品牌形象。
全链布局
以新玩法构建良性生态
无论是“KOC养殖团”的数字赋能,还是“南北双鲜”的文旅联动,清新区发展桂花鱼产业的核心逻辑,始终是“以点带面、全链布局”——不仅要让农产品“走出去”,更要让新理念“引进来”,最终构建起“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性生态。
在产业基础层面,作为广东省桂花鱼三大主产区之一,清新区依托北江优质生态水域,早已搭建起“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2024年,全区桂花鱼全产业链产值达19.7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20%,产业规模与效益持续提升。
“KOC养殖团”计划与黄山文旅合作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力。前者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带货”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创新带来活力;后者通过文旅融合,成功将桂花鱼从传统食材升级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IP,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清新桂花鱼的“新玩法”还将持续升级。在“KOC养殖团”方面,清新区计划扩大覆盖面,吸纳更多养殖户加入以形成规模效应;在产业链延伸上,探索“短视频引流+直播带货+农旅融合”新模式,计划年内举办“桂花鱼美食节”“我在清新有鱼塘养鱼认养计划”“万条清新桂花鱼尝鲜推广”等系列活动,推动桂花鱼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业态深度融合;在产业协同方面,加强与电商平台、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从鱼塘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体系,让“数字流量”真正转化为“发展增量”。
从养殖池塘到数字云端,从北江渔场到黄山之巅,清新区以一条鱼的“鲜味征程”,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一线实践
清新桂花鱼主题月饼上市
“鲜鱼”遇见“甜月”共话中秋团圆
日前,主题月饼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清新桂花鱼月饼正在加紧生产,椰蓉馅料散发出清甜香气,工人们精心把控每一道生产工艺流程。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清新区供销合作社、清新区融媒体中心与当地西饼蛋糕本土品牌联合推出创新产品——清新桂花鱼月饼。这一产品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新桂花鱼”与传统节庆相结合,打造“农业+文创”跨界融合新尝试。
据悉,桂花鱼与中秋的渊源,始于“团圆有月,宴席有鱼”的传统习俗。清新桂花鱼主题月饼以“鱼月共团圆”为设计理念,包装外盒呈现“鱼跃碧波”的动态画面,盒内搭配椰蓉月饼,传递“鱼跃月圆、人间团圆”的美好寓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中秋节日市场,更让“清新桂花鱼”这一地理标志产品以全新形式融入消费者情感记忆。
新时代,农业呼唤新玩法。“清新桂花鱼”品牌已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清新区以文旅融合为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清新桂花鱼”超级IP。深度挖掘桂花鱼文化内涵,将其与唐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意境界相关联,提升产品文化底蕴。
此次桂花鱼月饼的推出,是清新区探索“文创+产业”融合路径的又一实践。当桂花鱼的“鲜”遇上月饼的“甜”,碰撞出的不仅是味觉惊喜,更是文化传承与情感消费升级的有益探索,使“清新桂花鱼”从水产品蝶变为有故事、有文化、有温度的高价值品牌。
当一条鱼与消费者的情感相连时,农业早已成为融合文化、科技与消费的综合性生态。月饼盒上跃起的桂花鱼,恰似清新区产业发展的缩影:从水中跃起,向更广阔的地方游去。
■相关
清新桂花鱼与徽州臭鳜鱼
产销对接会在穗举行
多方签约
共筑产业新生态
9月12日,以“质引未来・鳜破新局”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鳜鱼产业大会暨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清远市清新桂花鱼&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销交流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
此次大会汇聚鳜鱼产业全链条力量,旨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助力“粤鱼进皖、徽菜入湾”,共同开拓更广阔的鳜鱼消费市场,推动鳜鱼产业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浪潮中实现跨越升级。
活动现场举行多项签约与授牌仪式。黄山泉水鱼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完成全国运营合作伙伴签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分别与清新桂花鱼产业签订赋能合作协议;湘菜产业体系与清新桂花鱼、徽州臭鳜鱼签订合作意向;多家企业现场签订清新桂花鱼产销合同。其中,清远容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黄山徽韵臭鳜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进一步打通粤皖供应链通道;清新区渔业加工流通协会分别与广东潮汇水产有限公司(获授“清新桂花鱼环球品牌运营中心”资质)、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食品供应链专委会签约共建,强化品牌出海与饮食文化推广体系。此外,会上还举行了清新桂花鱼、黄山臭鳜鱼进驻RCEP国家馆授牌仪式,标志着两大区域品牌正式迈向国际化通道。
这一系列合作以技术赋能为基石、品牌建设为核心、渠道拓展为脉络、市场销售为闭环,成功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这不仅是粤皖鳜鱼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两地在鳜鱼产业共建领域,迈出了坚实且富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在专家报告环节,4名专家分别围绕桂花鱼产业升级、跨区域品销双通、品牌化突围及臭鳜鱼市场引爆路径进行深度分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宁求指出,当前鳜鱼产业规模庞大,但仍面临优质苗种缺乏、高值化加工技术不足和全国性品牌缺失等挑战。他提出,应依据供应链管理理论,整合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链条资源,推动数据共享、订单协同和风险共担,实现产业全链升级。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熊强认为,品牌化是产业突围的关键。应以地理标志价值为底层逻辑,依托生态基因、历史文化和产业基础,通过数字化溯源、标准化生产和差异化定位构建品牌护城河,推动“清新桂花鱼”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跨越,为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本版统筹 贺欢
上一篇:朴实无华却惊艳味蕾!这8道家常菜,你绝对想不到能这么好吃!
下一篇:手中月 故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