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肖战在谍战剧《谍报上不封顶》最新预告片中的一句台词,带火了上海两家老字号德兴馆和上海德兴馆的特色焖蹄。一时间,焖蹄成为沪上市民和网友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而两家老字号的焖蹄销量也直线上升。
那么,最近这段时间,两家老字号的焖蹄产品销量有何变化?老字号的焖蹄能否满足外省市网友的购买需求呢?本期的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再次前往两家老字号进行探访,同时采访了美食界人士,听听他们对此有何评论。
德兴馆广东路总店焖蹄销量翻7倍
中午11点不到,位于广东路的德兴馆总店已经顾客盈门。德兴馆门口有不少市民在熟食外卖窗口排队购买焖蹄,店内一楼位置已经基本坐满,收银台排起队伍,服务员也在忙着传菜到楼上。
德兴馆店内一楼位置已经基本坐满,收银台排起队伍
此前,德兴馆负责人曾表示焖蹄每天的销售量会维持在1500斤左右,因为这个量已经是最初销售量的五倍之多。不过有网友近日留言,上周末德兴馆总店焖蹄日销售量已经突破2000斤,记者就此向德兴馆方面求证。
据上海德兴面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丰介绍:“上周三(9月10日)和周四(9月11日)焖蹄最高销量在1500斤左右,而从周五开始一直到周末,焖蹄供应量再次创了新高,单日达到了2000斤,已经是之前的7倍了。而总店的外卖量目前也保持在峰值状态,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基本上每天保持在500到600单之间,个别几天会在700单左右。另外,周六周日熟食外卖窗口销售量会增加,主要是许多市民以及外地游客来总店采购所致。”
即将上桌的 焖蹄与其他冷菜
这段时间,德兴馆的师傅正在加班加点制作焖蹄满足广大食客的需求,从最初的一天一次到目前的一天三次。
“因为要保证这个焖蹄的供应量,然后师傅也是要加班加点,非常辛苦,我们现在一天是要做三次,每次两个锅同时煮,一锅是250斤左右。从凌晨4点开始进行第一锅(第一批次)焖蹄,然后到中午的时候第一锅出炉,然后再开始把第二锅(第二批次)焖进去,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再焖第三锅(第三批次)。”王丰向记者解释。
上海德兴面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丰(左1)接受晨报采访
上周五(9月12日),德兴馆还做了一套预案,主要是为了应对周末客流的激增,一是针对顾客的客流,还有就是针对产品的销售高峰。“因为这个焖蹄是店里现制现售的,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大客流的)情况,我们会采取一定的限购措施,来尽可能满足顾客到店品尝。”王丰补充道。
肖战粉丝爱上老字号焖蹄
此前,新闻晨报在报道之后,不少网友纷纷在新闻晨报官方微博留言互动。有上海网友表示:“《谍报上不封顶》预告片出来当晚,就冒着暴雨预警去广东路德兴馆总店品尝了焖蹄,确实好吃,肥而不腻,他家鲜肉月饼也很值得试一试。”也有上海网友调侃道:“在上海活了小半辈子也没去过的德兴馆,这个礼拜去了三次,老字号果然好吃。”有上海网友问:“(上海)有两家德兴馆吗?那都要尝尝。”有北京网友表示:“买了猪蹄,同款估计得去上海吃了。”
俞小姐带来上海的肖战棉花娃娃
住在嘉定的市民杨女士和从常熟赶来的俞小姐都是肖战粉丝,两人当天中午恰好坐在同一桌而有缘认识。俞小姐这次带来了三款定制版的肖战棉花娃娃,主要是供她打卡拍照使用,摆在桌上与杨女士一道分享。
杨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她上周日(9月14日)刚刚来总店吃过,当天自己外出办事,正好顺路过来再次品尝,没想到遇到了粉丝朋友。“之前就蛮喜欢德兴馆的冷面和鲜肉月饼,这次是冲着肖战的那句台词特意过来品尝的。周日和姐妹们单点了一份焖蹄,最近肖战刚刚代言了美团团购,我领了券想再来消费。因为是一个人吃,所以就点了一份焖猪蹄三丝冷面。”
在广东路德兴馆总店门口,小飞侠和肖战棉花娃娃一起合影
当天吃完离店时,杨女士买了德兴馆的鲜肉月饼,而俞小姐买了一盒焖蹄,两人拿出小飞侠和肖战棉花娃娃一起在店门口拍了合影。
郑小姐与她同事也是肖战的粉丝。她们是利用调休的时间来,两个人点了一份焖蹄和一碗焖蹄面,还有三个冷菜。在采访当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朋友也是因为肖战的台词而单独点单焖蹄的。
王丰告诉记者,从早市、午市以及晚市,都能看到粉丝慕名而来。“从粉丝的情况来看,女粉丝比例高一些,年龄跨度也比较大。许多人点了我们招牌的焖蹄,也带动了店内其他产品的销量,包括德兴馆自制熟食和一些点心,也是受到大家的好评。”
焖蹄为何不能由工厂预制化生产
位于浦东昌里路的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是一家老店,开业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也是上海德兴馆在浦东地区最大的门店。在门口,记者看到有“明星同款的德兴馆焖猪蹄”以及”德兴焖蹄面“的介绍,电喇叭里还有循环播放的普通话与沪语的宣传。
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焖蹄与焖蹄面介绍
在店内,记者看到了刚刚出锅的一批大焖蹄,色泽红亮,香气袭人。最近,受到《谍报上不封顶》预告片中肖战台词的影响,大焖蹄销量已经增长了几倍,每天光是整只大焖蹄就售出上百只,这段时间大焖蹄累计销量超过千只。
刚刚出锅装盘的一只大焖蹄
豫园文化饮食集团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负责人、技术总监张坚是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兴馆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上午就在厨房烧制当天第一批焖蹄。张坚告诉记者:“焖蹄是我们上海德兴馆百年传承的本帮菜品种,取材猪后蹄部位,每天早晨8点左右下锅,用老卤慢慢焖制,一般在3个半小时到4个小时左右。最近量比较大,所以午市供应第一批,然后下午再焖制一批。”
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负责人、技术总监张坚(右1)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点单作为冷菜的切片焖蹄时,服务员告知,当天冷菜间切片焖蹄只剩6片了。那么,切片的焖蹄与现吃的大焖蹄(蹄髈)在制作方面有什么区别呢?张坚告诉记者:“同样的一批焖蹄出锅之后,先要拿出来进行拆骨,拆完骨之后再将焖蹄进行包制,然后放入冰箱进行冷藏。第二天切片作为面条的浇头品种供应,这就是切片焖蹄的由来。”
焖肉(图上方)与焖蹄(图下方)
目前,上海德兴馆昌里路店日常供应的更多的是焖肉浇头,而这也成为许多居民的标配,张坚告诉记者:“同样的面浇头,还有一个就是焖肉。我们选用的是五花三层的部位,喜欢吃瘦一点的吃客,选焖蹄,喜欢吃肥瘦相间的吃客,就选焖肉。虽然焖肉与焖蹄的浇头价格一样,但附近的老吃客喜欢的面浇头是焖肉,因为放入面中吃口更好。”
在上海的焖蹄火了之后,不少外省市网友都非常希望能冷链运送焖蹄或采用真空包装快递。此前,德兴馆方面曾经表示,考虑到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目前焖蹄无法由工厂进行制作并真空包装。
对于焖蹄无法交给工厂进行预制化生产的原因,张坚个人解释:“一是焖蹄选材比较新鲜,每天要选用新鲜的肉;二是焖蹄使用老卤制作,而且老卤的配方还是比较有讲究的,工厂化的生产工艺会使用防腐剂或保鲜剂,在味道上跟店里现吃现售是有差别的,一般只能到80%的口感。”
张坚还以上海市民非常喜欢的三黄鸡为例:“焖蹄现做现吃跟三黄鸡的道理是一样的。三黄鸡的皮与肉之间有薄薄的一层冻,冻里面是含有水分的,如果三黄鸡不是当天食用,冷冻之后结冰再化掉,可能冻就流失了,鸡还是鸡,但鸡肉的口感上有很大的差别。
美食人士评焖蹄出圈,底蕴和匠心是支撑
美食达人“玫瑰公主”最近也从冷静的“旁观者”转为主动“凑闹猛”,从德兴馆广东路总店通过淘宝“闪购”了焖蹄,焖蹄外卖价一盒是58元,比店里买价格贵一点,因为淘宝闪购有红包抵扣,两(份)盒最后实付加包装费是95.10元。
“玫瑰公主”从德兴馆广东路总店通过淘宝“闪购”了焖蹄
“当天晚上去上烹饪课,没空吃。第二天早上从冰箱里拿出焖蹄,放了接近室内温度,然后直接尝了一块,闻着是硝肉香的那种,入口不是很咸,是焖蹄跟焖肉的区别,焖蹄的肉更有质感和弹性,毕竟是蹄髈的肉,即使精肉也不柴,肉皮看着蛮厚但一点都不硬。尽管冷吃,整块肉感非常柔和,因为一点点咸,反而调出那种自然的鲜味。”“玫瑰公主”告诉记者。
德兴馆与上海德兴馆的焖蹄口感各有特点
美食人士、市民倪启明喜欢在家烧烧弄弄,他曾参与了沪语电影《菜肉馄饨》的拍摄工作,电影里所有的馄饨都是他和爱人在摄制棚里现包的,他也自己动手做过焖蹄。倪启明以前家就住浦东,对浦东的这家上海德兴馆很是熟悉。他在品尝了两家老字号的焖蹄之后告诉记者:“两家店的焖蹄口感各有特点,总体上来看,广东路的德兴馆总店焖蹄偏苏式一些,而昌里路的上海德兴馆焖蹄有本帮特色。”
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注册资深烹饪大师张桂生去过德兴馆与上海德兴馆两家老字号,在这位餐饮界的老法师看来:“焖蹄本是德兴馆一款日常供应面点的食品,因为明星的一句台词而带火,让粉丝们和食客们趋之若鹜。不能低估影视剧对于餐饮业拉动的作用,就像电视剧版《繁花》里把和平饭店、黄河路以及宝总泡饭带火一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东航餐饮副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江礼斌对此总结,产品质量是王道,口味是民心,而流量是放大器。“两家老字号的焖蹄本身品质过硬,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是一道“功夫菜”。明星效应引来了尝鲜者,但能留住顾客和赢得口碑的,最终还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和味道。明星同款或网红推荐能激发消费者到店体验的欲望。餐饮企业需思考如何优化线下体验,让顾客觉得不虚此行,并愿意为网红产品买单。其实,很多消费者追逐明星同款,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社交体验。两家德兴馆作为百年老字号,其底蕴和匠心是重要支撑。”
通过两家老字号这次焖蹄的火热出圈,江礼斌对此还指出:“流量运用得当,可带来巨大关注和收益,甚至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流量也可能带来过度追捧后的快速降温,或因某些事件引发负面评价甚至抵制。餐饮企业需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实现线上引流到线下消费的闭环。例如,周华健在临沂演唱会期间称赞临沂炒鸡好吃,带动了当地的炒鸡热度。”
新闻晨报 记者 严山山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