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李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鸭绿江国门景区,有一条可以演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音乐公路”,当游客在乘坐观光电瓶车游览鸭绿江风光时,致敬英雄的旋律便再次“唱”响……
9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翱翔长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在激昂的旋律中走进鸭绿江国门景区,重温中国第一批志愿军战士慷慨赴朝的伟大壮举。
鸭绿江国门景区。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今天的鸭绿江国门景区像一本镌刻着烽火岁月的立体史书。在“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一张张老照片还原着真实的历史场景、多媒体沙盘动态标注着当年的运输路线。在“隐兵渡”沉浸剧场,声光技术重现了志愿军夜渡鸭绿江的场景:黑暗中只闻江水声与脚步声,突然照明弹划破夜空,爆破声震耳欲聋……
“抗美援朝第一渡”文化廊道。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省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这场伟大战争的重要后援地。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率先从集安秘密渡江,进入朝鲜。集安也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如今,经过战火洗礼的铁路桥依然横亘在鸭绿江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座桥见证了42万名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承载了成千上万节车厢军用物资运往朝鲜,运送了一批批回国救治的伤员。
集安口岸。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吉林全省2.87万名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郭忠田、徐长富、关崇贵等众多英雄人物。据统计,吉林省有18499位志愿军指战员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人数为全国第3位,占志愿军烈士总数的10.1%。按1954年各省人口统计,牺牲人数占全省人口比例,吉林省为1.6‰,为全国最高。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吉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70多年后,硝烟散去,集安市鸭绿江畔,庄严的口岸国门与整齐的铁路轨道旁,仍保留着飞机扫射留下弹孔的碉堡,抗美援朝战争的痕迹依稀可辨。
鸭绿江国门景区。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
铭记历史,汲取抗美援朝精神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吉林人始终保持奋勇前行的姿态,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中,让抗美援朝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以真抓实干的行动在黑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