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季养生,要以“收养”为主
收气血、收津液、收心神
具体都有啥讲究?
这份养生指南一定要了解↓↓
收气血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提到进补,不少人都想到了“贴秋膘”。专家介绍,如今,很多人都不适合吃大鱼大肉来进补。此时滋补身体,更推荐平补,让气血变得更加充沛。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不仅具有润肺、补脾、补肾的功效,还能够收敛生津。
脾虚人群:山药芡实粥
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边有齿痕,可以搭配有助于补脾的芡实,一起熬成粥。
阳虚人群:黄芪淮山药粥
表现为手脚冰凉、怕冷、精神比较差,可以将淮山药与有助于补气的黄芪搭配在一起熬成粥。
阴虚人群:百合薏米山药粥
这类人群容易出现燥热、口干舌燥、手脚心热的表现,可以搭配薏米、百合,与山药一起熬成粥。
收气血中的“收”,指通过自然环境和自身的调节,使气血更加充沛。不妨试试这套健脾胃养生操↓↓
叩击膻中穴:伸出双手,五指交叉,大鱼际面向自己,用大鱼际叩击膻中穴(位于两乳连线和胸骨正中间交点)。
通任脉:一个拇指按在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处),一个拇指按在关元穴(位于肚脐眼儿下三寸),然后顺着人体任脉,逐渐向中心靠近,使双手在中间位置交合。
分阴阳:把双手放在胸骨前,向身体两侧摩擦、按摩。
振神阙:双手快速摩擦,待发热后,放在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儿处,小幅度、高频率振动。
摩腹导引:用手顺时针按摩神阙穴、关元穴中间的位置。
运动小贴士:建议每天做两次,早上、晚上各一次。身着轻薄睡衣,触感更明显。
收津液
立秋过后,天气以干燥为主,多表现为口干、鼻干、眼干。想要改善因干燥带来的不适,就需要收津液、养阴润肺,让身体润起来,还能预防呼吸道疾病。
生津水:五汁饮
五汁饮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在秋季长期饮用。取雪梨、莲藕、马蹄、芦根、麦冬各5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待水煮开后再煮3~5分钟,分为3次在一天内饮用完。脾胃虚寒人群不宜饮用,糖尿病患者尽量减少饮用。
生津护目法
叩齿生津:补充津液、收养津液
早上或晚上睡觉前,用舌头顶住上颚,轻轻叩击上下牙齿36次,当口中生满津液时,将津液咽下,每次锻炼可以反复做3次。
护目法:缓解眼部干燥不适
双手相互摩擦,待发热后,敷于双眼。
小贴士:酸性食物可以帮助养阴润燥,比如西红柿、乌梅、梅子等,秋季可以适量多吃一些。
收心神
心主神志,一到秋天,人就容易悲观、焦虑、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而心理状态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心情好了,人就不容易生病。此时要注意收心神,让情绪更加安宁、平和。
快乐茶
取茉莉花(疏肝解郁、安定情绪)、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安神定志)、合欢花(定志、宁心)各3克,加热水冲泡,10~20分钟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女性不宜饮用。
捶胸顿足操
第一步:调整呼吸
深吸气,然后再缓缓呼气,呼气时长要尽可能长于吸气时长,锻炼呼吸功能。
第二步:捶胸顿足
双手握成空心状;一只手捶前胸,一只手捶后背,帮助刺激膻中穴、肺俞穴、心俞穴,调节肺气;捶两次后,深蹲一次;每天可以做两次,每次锻炼10分钟。
运动小贴士:如果关节不好,可以去掉深蹲,改为边捶边走,注意迈步时要用脚掌着地,稍微用力往下踩。
秋天调节情志
还要做到早睡早起、多晒太阳
记得转给你关心的TA
上一篇:原创 黑白预制菜
下一篇:女性头顶长白发是肾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