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主打“现制”“高活菌”的网红酸奶,在社交平台持续火爆,甚至有记者亲测喝完后,“4小时跑4趟厕所”的经历,更有人因腹泻大半夜进了急诊……
令人意外的是,评论区竟出现求链接和专治便秘的跟风留言,甚至有网友发帖将此酸奶产品称为“新型泻药”。
喝了这款酸奶会拉肚子?
从西医角度看,这款酸奶的“致泻”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高浓度益生菌“刺激”肠道
虽然配料表中提到的“100亿B420菌”(乳双歧杆菌BB-420)是国际公认的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菌株,常用于改善代谢健康。但益生菌不是越多越好。该酸奶单杯剂量高达100亿,相当于5-10天的推荐摄入量。
对于肠道菌群平衡的人,过量益生菌会打破菌群稳态,引发肠道蠕动亢进;尤其肠道敏感者,可能出现类似“食物不耐受”的应激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这就像往原本稳定的“肠道生态池”里突然倒入过量“菌种”,反而会导致菌群“打架”。
二是其他成分综合作用
以其中一款热卖的“西梅桃子味”酸奶为例,其中所含的西梅(含山梨糖醇,每日摄入超20g易致渗透性腹泻)、桃子(含果胶,促进肠道蠕动),以及550ml大容量(相当于3杯常规酸奶的膳食纤维总量),加上现制酸奶需全程冷链(4℃左右)保存,低温会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进一步加速肠内容物排出。
五类人不宜饮用高浓度益生菌酸奶
1.肠胃功能弱及严重胃肠疾病患者
慢性肠炎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及术后恢复期患者等人群肠道黏膜屏障脆弱,高浓度益生菌可能引发“菌群移位”,出现黏液便或里急后重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伴肠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患者禁用。
2.婴幼儿
6个月-3岁宝宝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完善,过量益生菌易导致“菌群拮抗”,抑制原生有益菌生长,饮用含高活性菌饮料后,会增加腹泻发生率,严重者可能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孕妇和哺乳期妈妈
孕早期子宫敏感,腹泻引发的肠道蠕动可能刺激宫缩,增加先兆流产风险;哺乳期妈妈饮用后,益生菌代谢产物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导致宝宝出现稀便。建议孕产期女性选择经过巴氏杀菌的常温酸奶。
4.老年人
老年人群肠道蠕动速度较青年时期下降,饮用高浓度益生菌酸奶后,乳酸菌可能暂时改变肠道菌群平衡,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尤其是初次饮用或过量饮用时。
5.过敏体质人群
对酸奶、益生菌及其成分过敏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腹泻等过敏反应,需特别注意产品成分。
误区澄清:“一泻千里”不是“排毒”!
很多人认为拉肚子就是排毒,这是大错特错!
频繁腹泻会导致肠道黏膜绒毛受损,影响营养吸收;引起电解质紊乱,比如低血钾可引发心律失常;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肠息肉风险。如果喝了之后出现身体不适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健康不是“网红产品”的试验场,肠道健康需要细水长流的呵护,而非追求一时的“痛快”!
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
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也多多转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