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拥有百年历史的广州老字号茶楼惠如楼宣布开放“夜茶”时段,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晚间十点,许多街坊闻讯而来,品尝美点、放松休憩。此举不仅让茶楼重回“跨越昼夜的社交空间”,更延续着专属于广府人的饮食记忆与城市温情。
据悉,惠如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经百余年风雨,曾是广州茶楼文化的标志之一。此次恢复夜茶,除了供应经典广式点心如虾饺、干蒸、叉烧包、莲蓉包等,还特别推出夜茶时段限定菜式,如陈皮鸭脚、古法糯米鸡等,既保留传统工艺,亦融入现代口味。
“恢复夜茶并不只是一项经营决策,更是对广府生活方式的延续。”惠如楼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老街坊向我们反映,很怀念从前夜晚落茶楼‘倾计食包’的氛围。尤其是老一辈的广州人,至今仍保持着夜晚去茶楼‘斟一盅两件’的习惯。我们希望惠如楼不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记忆的城市客厅。”
记者在现场看到,惠如楼内部仍保留着花砖地面、木雕屏风、吊扇等传统装潢元素,不少家庭三代同堂前来体验夜茶,老人讲述旧事,年轻人用手机记录热气蒸腾的瞬间。除了茶点之外,茶楼还恢复了“推车叫卖”的传统服务模式,还原“搭台”“揭盖续水”等老广交往礼仪。
街坊陈阿姨特意前来品尝,她表示,在这里饮夜茶,吃的是一种情谊,“夜茶不仅是餐饮行为,对广州人而言还有更特殊的社会意义。它模糊了正餐与宵夜的界限,延长了茶楼作为邻里聚集地的使用时间,体现出广州人务实、包容、重视社交的城市性格。”
广州的早茶文化闻名全国,而夜茶同样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广州的“三茶两饭”习俗中就包含夜茶——许多茶楼晚间仍开门迎客,成为工人、戏班演员、报馆职员等夜间工作者歇脚聊天的去处。长堤、西关一带曾经茶楼林立,夜间灯火通明,喧闹中见人情。上世纪80至90年代,夜茶更是盛行一时,成为广州市民夜生活的重要场景。
一盘一盅两件、一茶一水一席话,真正的传统不在守旧、而在延续。作为一家“广州老字号”,惠如楼是广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承载了几代广州人的味蕾记忆,在夜间点燃一盏餐饮明灯,打造食客喜闻乐见的“深夜食堂”。
文|记者 卢佳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