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孔干饭餐饮管理(四川)有限公司旗下的直营门店,一股浓郁的四川风情扑面而来。店内装饰充满了四川方言民俗元素,墙上挂着的旧照片、贴着的方言标语,仿佛将人带入了老四川的市井生活。在这里,食客们围坐在一起,热闹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川菜的香气。
这家公司前身为金牛区孔干饭中餐馆,成立于2019年3月,于2023年1月完成个转企,并在同年实现企上规。如今餐馆拥有4家直营门店,100余名员工,在四川餐饮界逐渐崭露头角。
方言古韵里的美食开篇
“我们做的不只是食物,更是活态的文化传承。”品牌创始人袁博擦拭着非遗展示柜上的铜锅,回忆起品牌创立的初衷。据他介绍,孔干饭品牌源于四川方言,《新繁县志》曾记载“今饭不蒸而煎熟者曰‘鞏’,音如‘孔’”。公司以四川方言和民俗文化为根基,通过“川菜 + 在地文化”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餐饮文化品牌。
“鞏干饭”这一传统美食,经过精心改良和制作,成为了店内的招牌。一位老食客评价道:“每次来吃孔干饭,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种熟悉的味道和热闹的氛围,让人特别温暖。”
川菜+”模式下的文化赋能
孔干饭的成功并非偶然。企业开创性地将“鞏干饭”这一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从幕后搬到台前,让顾客能够直观感受美食制作的全过程,增强了用餐体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后厨,师傅们展示了非遗技艺:将蒸熟的米饭压入特制模具,采用“干煎”技法使表面形成黄金脆壳。这种烹饪手法,如今通过标准化培训在四家直营店稳定传承。
“我们不仅是在做餐饮,更是在传播文化。”袁博表示,“通过对接产业上下游,我们打造了创新型供应链;通过与高级职业学校的人才合作,我们既解决了人才问题,也传承和发扬了四川在地文化。”
这种创新模式赢得了多方认可,企业曾参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成都调研座谈会,受邀在第二届川菜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主题分享,还获得了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投资。2023年,袁博作为成都市发改委民营经济智库成员、金牛区美食文化促进会轮值会长和非遗传承人,为相关经济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企业视角的参考意见。
金牛沃土滋养的餐饮之花
走进孔干饭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成都市个转企十佳优秀案例、“成都百家特色小店”、“成都名店”、金梧桐中国餐厅指南“一星餐厅”,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围大众点评必吃榜、熊猫美食推荐榜等。
众多媒体也纷纷聚焦这家充满魅力的餐饮企业,中央广播电视台、河南广播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一位外地游客在品尝过孔干饭后评价道:“没想到在四川能吃到这么有特色的美食,孔干饭不仅味道好,背后的文化故事也很吸引人。”
然而,比荣誉更让团队感到自豪的是他们对社会的回馈。作为政协委员和成都阆中商会公益部长,袁博带领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长期定向资助学生,深入社区、学校、养老院等送温暖。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馈社会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袁博说这话时,刚刚从一场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座谈会上赶回来。孔干饭先后参与了市政府督查室中小企业“一对一”座谈会、市商务局经济调研、金牛区促进美食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调研会等重要活动,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