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风起、蟹脚痒的季节。今年梭子蟹迎来大丰收,价格大跳水,引得消费者纷纷下手。然而,正当大家纠结是清蒸、香辣还是醉蟹时,一群“粉色小颗粒”却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事情是这样的,浙江杭州的一名网友兴冲冲买了四只肥嘟嘟的梭子蟹,回家准备大展厨艺,结果一掀开蟹鳃,却看到密密麻麻的粉色颗粒布满在鳃瓣上,仿佛微型果粒橙成了精,还在那儿 “蠕动卖萌”,任谁看了都得心里一紧,不禁疑问:“这不会是寄生虫卵吧?刚买的蟹难道要直接扔垃圾桶?”
图源:东方网
无独有偶,广东一网友在兰花蟹里也发现了同款 “粉色颗粒”,评论区瞬间炸了锅,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有人直呼 “密集恐惧症要犯了”,有人纠结“扔了可惜,却又不敢吃”。
不过别慌,有家住海边的热心网友给出了答案:这些粉色颗粒叫藤壶,非但不影响吃,有它在还证明这梭子蟹是纯野生的大肥蟹。
但有专家解释,这些小玩意叫茗荷,是一种可食用的水产。因茗荷由头部和柄部组成,也被形象地称作鹅颈藤壶。不过鹅颈藤壶并不能简单地和网友所说的藤壶划等号。鹅颈藤壶有柄部,而藤壶是没有柄部的。
图源: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公众号
茗荷繁殖能力很强,广泛分布在我国潮间带和浅海区域,以滤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生。茗荷没有腿,但它照样能到处“跑”,主打就是一个“蹭”。它喜欢附着在移动的物体上面,可成群地固着在海洋中的浮标、码头设施表面和海轮底部。为了能“蹭”得更稳当,它会分泌一种超级黏液——藤壶胶,使柄底能够牢固地黏在附着物上面,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随着附着物到处“吃吃喝喝”了。当然,茗荷种类很多,梭子蟹上常见的,便是小个头的板茗荷。
图源: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公众号
中科院海洋所蟹类专家表示,茗荷不是寄生虫,顶多算螃蟹鳃上 “不请自来的房客”,不会吸取螃蟹的养分,但出现在蟹鳃多少会影响螃蟹的呼吸。因此,螃蟹体内寄居着茗荷,对消费者来说是无毒无害的,如果温度高于60度,茗荷就会被杀死。所以,我们把螃蟹煮熟了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茗荷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会影响“房东”的生长,比如胃口下降、呼吸不畅等。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的专家也说了,体内有茗荷的梭子蟹会比较“瘦”。所以网友说的“有茗荷的梭子蟹是纯野生的大肥蟹”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至于茗荷为啥会钻进蟹鳃里,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给出了 “破案关键”:螃蟹在水里呼吸时,茗荷幼体就顺着水流进入蟹体内,想在蟹鳃里 “安家落户”。可没想到蟹鳃里空间太小,连口饱饭都吃不上,根本长不大,最后只能乖乖当个 “暂住客”。
这下你们懂了吧!下次再遇到蟹鳃里有粉色颗粒,放心大胆地吃!不过,专家也提醒,茗荷不可怕,作为海产品,梭子蟹体内倒是可能存在从海水中带出来的细菌和真正的寄生虫。不过也不用太焦虑,只要处理干净、彻底煮熟,这些 “小插曲” 根本影响不了吃蟹的快乐。
农视点述评员 | 王会苹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