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过广州的好吃小街道了!
这次写的这条,风味密集,游客甚少,但是相当有气氛,踏入便被卤水、牛汤、煎炸物的香气,还有各种宵夜店的镬气交织包围。
几乎24小时都充满了烟火,对比起逐渐夜生活缺失的市中心,这里做到了真正的不夜城。
这是乐嘉路,又称为广州的潮汕街,不过短短数百米的街道,已密密麻麻地占满各式潮汕风味,只需10元级的价码,就能梦回潮汕,吃到最地道的出品。
有多地道呢?这么说吧,在市区经营人均过千餐厅的潮汕老板们,只要乡愁犯了,都会挤进这条小街道,热辣辣30多度的天都甘坐户外干一盘猪脚饭。
这是一条值得深挖的小街道,尤其是碳水浓度超高!直到凌晨4、5点,都有人要专门过来找吃的,到底都吃的什么啊?
总之就是,既能抚慰潮汕人,又能驯服嘴刁广州人的宝藏小街道,这次我们先挖一挖深有特色的碳水小店。
潮汕两大碳水头牌
在这里找到最优的小店
第1家
城中少见的碳炉猪脚饭
作为最受欢迎的碳水快餐,广州有数不清的猪脚饭小店。
但像这家坚持以碳火煮卤水,每日都有至少7大桶猪脚同时在卤,开到凌晨4点依然人头攒动的小店,哪怕在潮汕都很少见。
这是凌晨2点的时候呀
猪脚的灵魂在于卤水,这家以碳炉熬煮,好处是火力温和且均匀,不会像燃气和电炉加热有明显的波动,让卤汁保持在微沸状态,符合老卤讲究的温火慢养,也让料包与肉骨逐渐释放滋味。
还有许多人不曾留意到的一点,好的卤汤,是没有卤蛋的。
这是不少潮汕人的共识,加了鸡蛋,整煲老卤就容易变质,香气剧变,所以当地人只有在这一锅卤汁准备倒掉之前,才会用来卤蛋。
在这店,也确实没有卤蛋可点,卤汤里卤着整节整节的猪脚 ,部位也会细分成猪蹄、猪脚以及量极少的「四点金」。
来这种小店吃饭,可以实现闭眼下单不顾花费的快感,因为一份猪脚价格在20-40元之间,吃到撑也过不了百元,年纪轻轻就实现了吃肉自由(bushi😂)。
虽然食客众多,但小店也不求快,而是每份都即点即切,看着猪脚从卤汤中捞出,热气腾腾、油光四溢,手起刀落就码好一盘,要人如何能忍住不点了个大全套 :四点金、猪蹄、猪脚、广章和肥肠的豪华多拼?
该怎么说这间猪脚饭的好呢,就是各个部位既熬煮得入味软熟,也能保有分明的口感。
例如四点金,特指猪前蹄里靠近猪脚圈和猪肘之间的稀少部位,连肉带筋,吃起来既有筋部的微韧爽弹,还有连骨皮肉的纤维感,两种质地交横绸缪,是四点金的特点,如果追求独特丰富口感,点它。
而猪脚通常是指猪的前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猪手。瘦肉较多,皮厚带筋,这家卤煮得特别软熟,满口肥腴的冲击直奔颅顶。
而猪蹄则是指猪后蹄,骨头偏多,皮脂相对也薄一些,适合不太喜欢丰腴口感的吮骨原味派。
而无论是哪一个部位,一份卤得好的猪脚都会奔赴到同一个收束:入口胶质缠绵,会黏住口腔而不粘牙,连嘴都有点张不开的感觉,这种口感,是和做得好的上等花胶如出一辙的。
猪脚做得好吃了,已经够满足,没想到把满意度推到最高的,是这一大碗米饭,一般而言,在这种熟食快餐类小店,对白饭的要求不能太高,但这间店却连米饭都用得细致过人。
首先是米饭煮得粒粒分明,又稠又浓的卤汁铺上去,饭粒也不会变得软塌,在挂汁的同时带有Q弹微糯的口感,一口饭一口酸菜,就完全化解了猪手的油腻,愿称之为天选卤水专用饭。
还有5块钱一碗的苦瓜汤,是猪脚饭的最佳搭档,一口猪脚一口汤,给味蕾一个回甘的尾调。
另外,这家的广章,也就是肉饼也很不错,这可以理解为潮汕人的午餐肉,这家除了有猪肉做的广章,也有鱼肉做的鱼广章,扎实有肉香,也很不错吃。
上面是猪广章,下面是鱼广章
店名叫「猪脚强碳炉夜猪脚」,四点金卖得会比较快,可以提前打电话预留。
第2家
背靠实力老店的牛肉粿条
接下来,就到了一碗潮汕必吃的牛肉粿条,找这家店,香气会自带索引。
门口就能见到这巨型汤锅,同等体量,即便是在潮汕当地也鲜少见到(用到这种尺寸得有大量的牛骨与底料,同时客流也要保证达到消耗量,成本就摆在这里,小店不敢轻易使用)。
这锅汤是牛肉粿条店的灵魂,也是香气之源。
汤里堆着牛骨牛肉,长条的牛肋排还直伸出锅外,表层漂浮着的是一坨坨肥厚的牛脂,汤体从早上就开始翻腾,待牛脂释出了油份,厚厚地覆满锅面,既让汤体保温不用时刻处于沸煮状态,同时也让氽煮过的牛肉,像升级了皮肤,披挂着一层浓厚的牛油香气。
推荐这家小店,也因为这家店的背景很有底气。
这就要说到同一条路上,有一间老饕们时常光顾的牛肉火锅叫「牛坤」,肉靓量足够细分,不少潮汕老板都会专门跑进来吃,是潮汕圈子内口碑甚佳的实力老店,而这家粿条小店,就是同一老板所开。
背靠这样的好店,自然能保证小店的货源与品质,既能平价吃好货,也能满足对肉的细分要求,一般小店不会供应的五花趾等稀少部位,这里也能点到。
牛肉基本可以盲点,有两位师傅守在砧板现点现切,切出的牛肉厚薄适中,还会精确称重,完全是一家专业牛肉店的规格。
先浅浅点一碗吊龙+胸口油粿条,能看到氽煮手法也飒爽利落,一浸、一拨、一起,来回数次,牛肉便在刚刚断生的状态。
粿条等碳水不放在这锅高汤里煮,就不会混浊了汤头,保持纯粹的牛汤香气。
一碗牛肉粿条,前置工作做足了,成品就好得简单直接:吊龙鲜嫩,胸口油脆香,粿条弹滑,牛骨汤醇香回韵。
酱料也是牛肉火锅的规格,可以自己调配,推荐试试地道潮汕牛肉店才有的辣沙茶,其实不太辣,但更添香。
在菜单上不显眼处,还有一道熟客方知好的牛肉饺子。
店里手工制作,只用鲜肉绞馅,现点现蒸,内馅饱满多汁且有牛油和细芹菜香,要是皮能再薄一点,口感就更好了。
店名叫「牛坤潮汕大鼎牛肉」,如果不喜欢粿条或面类,这里还能搭配饭类,妥妥的潮汕版牛肉盖饭,也是好吃实惠。
10元级的消费
还能吃到这些小众碳水
潮汕地区的碳水风味,自然不止猪脚饭与粿条汤,仅是下属不同地区乡镇,就有各具特色的碳水组合,而这些相对小众的碳水风味在这条街上也能吃到。划重点,10元级消费就能得到各种肉肉碳水暴击。
第1碗 板筋饭
都认为潮汕人擅长庖丁解牛,其实在赏猪方面,潮汕人也有一手,例如猪板筋这样的稀有部位,潮汕人很早就放进粿条汤、砂锅粥里,开发了对这个部位的多层审美。
所谓猪板筋就是紧贴着里脊肉的一层筋膜,说它稀有,是因为一头猪仅有几块,加起来不到一公斤,属猪肉中的上栏货,但这贵也贵得让人心服口服,板筋虽然筋多肉少,但却不是硬韧口感,而是有嚼头回弹且浓缩了最重的猪油香气。
这样的食材,在这小店拿来做成颇感豪气的板筋饭。
店家处理板筋与常见的氽煮用法不同,而是现点现做,以猛火快手翻炒,爆出油香裹住每一丝筋肉,然后热乎乎地扣在白饭上。
夹起一箸细看,确实条条都是板筋肉,但也会保留连肉的部分,所以份量显得更多一些,能看出这里有成本的考量,毕竟这一碗才20块(想要这个价码吃纯板筋实在强人所难),这都是可以理解的部分。
味道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板筋炒得微微焦香,油亮诱人,应该是勾了薄芡,所以入口时,先是软嫩的外层,紧接着是富有弹性的筋感,齿间的咬劲与油香通力合作,越嚼越上头,搭配着被油香浸润的米饭,满足感直线上升。
这碗苦瓜汤也不错,入口带着清甘苦韵,正好化解板筋的油润。
店名叫「乐嘉板筋饭」,是这条街上的新店,目前知道的人还不多,可冲。
第2碗 鸭肉干粿
在潮汕的美食版图里,碳水的浇头组合千变万化,而鸭肉干粿/面则是其中略显小众的一支,是主要盛行在揭阳地区的风味。当地人习惯将鸭肉以咸水白煮,直接白切后再淋上特调的酱油,使鸭肉香气更添层次。
推荐来这家小店吃鸭肉干面的套餐,由一份干面、一碟白切鸭、一碗满满肉码的清汤组成,只需30元。
做法颇地道,包括遵循当地的吃鸭肉习惯选偏瘦的鸭种,经过白煮后毫无膻味,鸭肉香气纯粹,喜欢放凉了吃更有嚼劲,与闽南地区的冬粉鸭有异工同工之妙。
也颇欣赏这家的调味酱油,伴有蒜粒、香芹粒组成复合香气,使鸭肉的咸香有了转折。
干粿也煮得软硬适中,趁热拌匀,酱汁里的麻酱、沙茶酱等组成的合味配上Q弹的粿条,呼啦呼啦就吞咽一整碗。
在这些鸭肉店,咸水猪杂通常也是标配。就拿这里的粉肠来说,处理得干净利落,毫无腥气,保留了一定的油膏,入口软弹下有爆浆口感,很不错。
这家名为「潮干面」,也是这条街上老店了,除了招牌干粿,它家的鸭肉干面、汤面等也可一试。
第3碗 腐乳饭
这条街上还有一间颇受欢迎的小店,主打来自潮州的小众碳水——腐乳饭。
腐乳饭主要就是潮汕戈饭(大多是用到番薯、芋头煮饭,之后再与炒香的肉类等配料拌匀一体共焖。这个手法在潮汕话里就叫「戈」,看着和炒饭类似,但其实有本质区别。)的做法,但主要调味是使用当地的红腐乳。
当地的红腐乳很多都会自家制或再调味,所以各家的风味都有点不同,有的偏咸、有的偏甜,有的发酵味偏重,而这家是温和的咸香,夹杂着猪肉和蔬菜丝拌炒而成。
里面最细节的一点是把土粒切成小立方,还事先微炸过,夹在饭里有突出的香味,让整体风味更扎实。
还特别要夸一下这碗含在套餐里的「油柑橄榄汤」,潮汕人特别懂得利用当地小果子为汤头添韵,油柑好清鲜,风味密密地渗透汤头之中,橄榄的香气又添加醇厚,真是好舒服的夏日汤品。
对这家店的嘀咕是,发现菜单上有「峡山酥面」,很惊喜。因为这是一碗在潮汕也极小众的碳水(峡山甚至不是一个城市,而是汕头潮南属下的一条街道。酥面便是这里独有的碳水),面条细而爽脆,有突出的蛋香,吃过一次就忘不了那种。
还以为在广州也能吃到这碗宝藏碳水啦!但是吃完后,完全不是一回事,挺失望的☹️。
乐嘉路这片区域,因为多年来积聚成潮汕人生活区,使得当地味道来到广州生根,地道程度可说是原版照般。
而以上的几间小店,也不过是此路风味宇宙里的小小组成部分,还有牛肉火锅、打冷店、卤鹅店、夜糜店等等潮汕独有风味,都能在这里找到,如要深挖起来,还能一直扩充下去,是一条值得反复回访的宝藏小街道。
本次的小店信息已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