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第一次学发面时的情景吗?那可真是惨不忍睹!面粉飞得满厨房都是,面团硬得像块石头,蒸出来的馒头堪比凶器——邻居阿姨开玩笑说拿去防身正好。那时候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后来竟然能跟着一位做了30年面点的老师傅学艺,得到了他发面的真传。
老师傅姓李,今年已经六十多了,从国营饭店到高级面点坊,揉过的面粉能堆成小山。他常说:“发面这事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就看你懂不懂它的脾气。”是啊,面团就像个小宝宝,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它才会给你惊喜。
其中最宝贵的秘诀,就是他总结出的那句口诀:“夏冷冬温”。就这么四个字,让我从此告别了发面失败的历史。今天,我就把这价值千金的秘诀免费分享给大家,保证你看完就能上手,半小时发满盆,真正做到零失败!
为啥你的面总发不起来?
先别急着记口诀,咱们得先弄明白问题出在哪。发面其实就是一个喂养酵母菌的过程。这些小生命喜欢吃糖(淀粉转化成的糖),吃完就“打嗝”放出二氧化碳,让面团变得蓬松。
很多人发面失败,无非是“谋杀”了酵母——要么用开水烫死了它们,要么在冰天雪地里把它们冻得没了活力。还有的是没给足时间,或者时间给得太足,面团都发酸了。
酵母菌就像娇气的客人,太热了嫌烫,太冷了不走,你得给它恰到好处的温度它才愿意干活。
记住口诀:“夏冷冬温”
李师傅把这三十年的经验,浓缩成了这句朗朗上口的“夏冷冬温”。什么意思呢?
夏天天气热,你要用冷水和面;冬天天气冷,你反而要用温水和面。
是不是有点反直觉?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夏天室温高,酵母本身就活跃得很。如果你再用温水,它们就会“兴奋过度”,一下子把面粉里的糖分吃光光,然后很快就没力气了。结果就是面团发得很快,但后劲不足,蒸出来的面食会有股酸味儿,也不够蓬松。用冷水和面,恰恰是给热情的酵母降降温,让它们慢慢来,稳稳地把面团发得充满弹性。
冬天正好相反。室温低,酵母都缩成一团睡大觉呢。这时候你用冷水和面,它们根本叫不醒。就得用温热的洗澡水(注意不是烫水!),让酵母们舒舒服服地醒过来,高高兴兴地去工作。水温怎么掌握?用手腕内侧试一下,感觉温热但不烫手,大概就是40度左右,这个温度酵母最喜欢了。
零失败的详细步骤
光有口诀还不够,我再把李师傅的手把手教学分享给大家,步步都是细节:
第一步:激活酵母碗里倒入适量的酵母粉,再加入一小勺白糖(给酵母吃的第一口粮)。重点来了:按照“夏冷冬温”的原则加水!夏天加冷水,冬天加温水,用筷子搅拌到酵母完全融化,静置5-10分钟。等到表面浮起一层细密的泡沫,就像啤酒沫一样,说明酵母宝宝们已经被成功唤醒了!
第二步:和面面粉里加一点点盐增加筋性,分次倒入酵母水,用筷子搅成絮状,再下手揉。李师傅常说:“面光,盆光,手光,这面就揉到位了。”揉到不粘手不粘盆就行,不要太干也不要太稀。
第三步:创造发酵环境这可是发满盆的关键!面团盆盖上保鲜膜,现在要给它找个风水宝地。
夏天:找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放着就行,别放太阳底下暴晒。
冬天:这可是技术活!我以前会烧一锅温水,把面盆隔水放在锅上,盖上锅盖;或者打开烤箱的发酵功能;最省事的就是塞进电饭煲,按下保温键几分钟后断电,用余温来发酵。记住一句话:冬天发酵,保温比升温更重要。
半小时左右,你看面团发酵至原来的两倍大,用手指沾点面粉戳个洞,洞口不回缩不塌陷,扒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蜂窝状——恭喜你,成功啦!
一点小心得
跟着李师傅学了这么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饭和做人一样,都不能太死板。“夏冷冬温”是核心,但如果你家夏天空调开得跟冰窖似的,那也得酌情用温水。学会观察面团的状态,比死记硬背时间更重要。每次看到白白胖胖的面团发满盆,心里那股成就感,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好了,李师傅的发面秘诀我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了。从此以后,馒头、包子、花卷,还不是手到擒来?别再让发面成为你面点之路上的拦路虎,记住“夏冷冬温”,轻松征服它!
你都做过哪些好吃的面食呢?快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成果吧!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上一篇:原创 秋瓜不适宜多吃,秋果适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