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千里 酒水行业研究者
(ID:qianlizhiku)
永远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前提是从容穿越周期。
8月29日,古井贡酒公布半年报,营收为138.8亿元,归母净利润36.62亿元。
在古井贡酒公布半年报之前,有证券类媒体人和我交流,截至日前,白酒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上半年财报,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全面下滑。从整体业绩来看,营收、净利润、活动现金流净额等均下降。因此,她得出结论,在经济周期、消费周期、产业周期叠加共振下,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没有酒企能够独善其身。
我当时分享了这么一条规律:十亿看企业规律,百亿看行业规律,千亿看经济规律,万亿看国家规律和世界规律。
从该规律看,多数酒企业绩下滑的的确确受到企业、行业规律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来分析古井贡酒,其2024年营收235.78亿元,由此来看其受影响相对大的则是行业、经济规律。
面对行业调整,有人看到了行业的“危”,有人看到了“机”,而我们看到古井贡酒的“危中有机”。于古井贡酒而言,每一次穿越周期,都会给行业带来新的精彩,给自己带来新的增长。
数往知来,
古井贡酒逢调整举重若轻
行业周期,本质上讲是“供大于求”,表现在市场上则是经销商、终端店信心不足,消费者面对产品“价格倒挂”“不断降价”而推迟购买,进而将压力传递至上游厂家。每一次行业调整,都是以“降维打击”结束而实现市场的“秩序重塑”。简言之,便是品牌大、品质好、资源强的酒企通过“建网络”“搞品鉴”甚至“提高性价比”等方式进一步抢占中小酒企的市场份额,从而迎来新一轮增长。
遥想第三次行业调整,时间大约为2012年至2016年。多数头部酒企“浴火重生”,在消费朝着“品牌更大、品质更优”的头部酒企无限集中时,古井贡酒牢牢把握时代红利,从徽酒龙头成长为绝对龙头。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古井贡酒销售额为41.97亿元;2016年,古井贡酒销售额为60.17亿元;2024年,古井贡酒销售额为235.78亿元。
继往开来,
古井贡酒推更多新品上市
每逢行业调整,经销商、终端店苦恼的是经典产品“不赚钱”,亟需有场景、有利润、有未来的新品。比如说,盒装酒不畅销,能否有光瓶酒;又比如说,高端酒不好推,能否有大众酒;还比如说,送礼送健康,能否有养生酒;再比如说,高度酒不稀奇,能否有低度酒;再再比如说,白酒不新潮,能否有威士忌。另外,更多的经销商、终端店希望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于是,古井贡酒在8月19日的沈阳盛会上,给出了众多解决方案。
其一,发布古井贡酒·老瓷贡与老玻贡(第八代),聘任知名演员朱时茂担任老酒品鉴官,这两款酒价格均在百元以下;其二,上新古井神力酒,依托亳州的药材资源,由国医大师对症开方、对号养生,打造活力号、力量号、通透号、忘忧号等四款功能型健康养生酒;其三,首创古井贡酒·年份原浆轻度古20,度数是26%vol,以“悦己、轻度、混饮”为特性,直接触达Z时代;其四,推出草本威士忌古奇,由古井贡酒联袂卡慕集团酝酿的具有鲜明中国气韵的草本威士忌,也被业内认为是“世界首款草本威士忌”。
值得一提的是,古井贡酒孵化“轻养社”,以“养生、养身、养心”为核心,积极构建白酒消费新生态、新场景,如欣肝保倍、天然苏打水、驴饮、椰汁等,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同时,也使经销店、终端店更加高频、有效的链接客户。
温故知新,
古井贡酒智欲圆而行欲方
竞争的关键是特色,特色的核心是品牌,品牌的保障是文化,文化的源泉是历史。这句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则,用其研究古井贡酒极为熨帖。
古井贡酒的风格独特,以“色清如水晶、香醇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享誉海内外,先后四次蝉联全国评酒会金奖(中国名酒)。回到品牌来看,因千年古井(南北朝)、多次进贡(曹操、沈鲤、姜桂题)而得名。因其名,延伸出贡酒的品质文化、酒神的贡酒文化、古井的贡献文化等。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其酿造方法“九酝春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方法”。
酒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人文历史的见证。古井贡酒,产自亳州,而亳州深深影响了中国。其一,这里是道源,老子是亳州涡阳人,庄子是亳州蒙城人,陈抟为亳州真源人;其二,这里是药都,被誉为“四大药都之首”,华佗是亳州谯城人;其三,这里是酒城,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曹操是亳州谯城人。这些出自亳州的名士,在酿酒、用酒、饮酒等方面皆指引着古井贡酒发展的方向,也成为古井贡酒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
于当下而言,古井贡酒始终抢占品牌高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自2016年以来,古井贡酒已经连续十年亮相全球华人的年度文化盛宴“春晚”,使得“过大年、喝古井、看春晚”正在成为亿万家庭除夕夜的共同记忆。有意思的是,古井贡酒推出“年三十”系列产品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古井贡酒×春晚×过年”的认知。
后记
愈是寒冬,愈是孕育春天的希望。不断穿越周期的古井贡酒,在稍显寒冷的酒业市场中擦亮自己的“火花”,与经销商、终端店等一起“熬过寒冬”,在不远的春天里“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