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饮品开始卷“菌”了!
瑞幸推出乳酸菌美式、乳酸菌冰茶;奈雪的活菌酸奶昔上市3天销量破50万杯。茶百道、沪上阿姨、爷爷不泡茶、茉酸奶等品牌也纷纷推出“活菌饮品”。
茶颜悦色甚至推出即食益生菌条,除单独零售外,还可为冰饮注入“600亿活菌buff”。
“加菌”是下一个产品风口?
瑞幸、奈雪等头部集体“加菌”
饮品新爆点来了
今年以来,“加菌”成为各大头部品牌上新的标准动作。
7月21日,瑞幸上新乳酸菌美式与乳酸菌冰茶两款饮品,迅速冲上热搜。官方介绍,饮品添加了专利乳酸菌,主打轻“腹”担。
网友评价“像喝带咖啡香的养乐多”,也有人调侃“喝得安心、排得畅快”“一杯喝完,轻松掉秤2公斤”。
奈雪也在打“活菌”概念。其6月起开始推蔬果酸奶昔系列,主打“千亿活菌+天然果蔬”,吸引了大量网友种草。
以“66颗蓝莓桑葚酸奶昔”为例,据介绍,酸奶基底添加10种活性菌群,每100g活菌数量达1000亿+CFU。上市3天,销量突破50万杯,迅速成品牌爆款。
近期,奈雪趁势再推出“阳光金凤梨姜黄酸奶昔”等新品,同样收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
事实上,这股“加菌”风潮可以追溯到今年春天。
沪上阿姨3月升级回归活菌酸奶昔系列,使用100亿活菌酸奶搭配多种果蔬,强化健康属性。
4月,茶百道推出活菌·草莓酸奶昔、活菌·芒果桑葚酸奶昔等多款产品,强调臻选千亿活菌酸奶,搭配鲜果与血糯米小料,细腻沙冰口感,主打“鲜活滋味”。
同月,茉酸奶升级使用有机酸奶,添加B420益生菌,每100g活性乳酸菌含量约达1000亿+CFU。
除了在饮品中“加菌”,茶颜悦色则更进一步推出即食型益生菌产品,单条活菌添加量达600亿CFU。消费者仅需加3元,就可在门店给冰饮叠加益生菌buff。
从酸奶到茶,再到咖啡,一场围绕“活菌”的暗战,正在饮品菜单上打响。
为什么饮品开始集体卷“菌”
“加菌”其实并不算新鲜事。在快消领域,低温益生菌酸奶、功能型益生菌饮料早已十分普遍。
如今,现制饮品兴起“加菌”热潮,不仅在于能增加产品的健康属性,带来新卖点,还在于“活菌”应用越来越成熟。
1、含菌类饮品,成消费者“有感健康”新选择
对消费者而言,益生菌等菌类概念与“肠道健康”“代谢调节”等需求高度匹配,认知基础和接受度普遍较高。
饮品里“加菌”,既多了差异化、健康化的卖点,增强产品竞争力,也能满足更多细分消费需求。
百分茶产品研发负责人杨世忠指出,中国消费者对加菌饮品并不陌生。“很多人从小喝的酸奶,以及酸奶酪、奶皮子都是活菌食品,消费基础很深。”
如今消费者对“活菌发酵”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普遍将其与“健康”“功能”挂钩,这种认知基础,推动了“加菌”现制饮品的普及。
2、乳品之外,茶、咖啡等都能“加菌”
菌类原料曾长期局限于酸奶、养乐多等乳制品领域,但近年来在健康化趋势下,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新茶饮场景。
瑞幸将乳酸菌加入咖啡、冰茶,奈雪打造“千亿活菌酸奶昔”,茶颜悦色上线即食益生菌粉,给顾客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饮品选择。
其实这一拓展并非偶然,早在2012年,CoCo就推出过乳酸菌养乐多系列。2019年奈雪、喜茶联合供应商推出专利益生菌小料,推动菌类饮品创新。
如今众多头部品牌纷纷推新,加速了含菌饮品的出圈,也推动市场持续扩容。
3、含菌原料丰富,饮品创新空间大
行业资深研发林静贤表示,目前饮品中常见的菌种,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常见乳酸菌,比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等;
第二类是功能性更强、具备专利的“明星菌株”,如GanedenBC30®(凝结芽孢杆菌)、LGG(鼠李糖乳杆菌GG)、B420(动物双歧杆菌B420),具有肠道调节、免疫提升等功能;
第三类是复合菌组合,不少原料商会提供2~9种菌共存的解决方案,以强化产品功能性。
品牌可根据产品特性及消费需求选用合适的菌种,但同时需要考虑实际应用的便捷度。
目前,市场上的含菌原料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常温保存的益生菌粉,CFU(菌落个数)含量明确,使用方便;一种是需要冷藏的益生菌液体,口感接近养乐多,但运输成本高;一种是含活菌的酸奶、养乐多等,间接为饮品增加菌种。
原料的多元形态,给了饮品品牌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
卖爆“加菌”饮品
需注意两个关键点
尽管一众头部品牌的“加菌”饮品持续走红,验证了其市场潜力,但若打造真正的爆品,仍需注意两个细节。
“活菌的活性会随着温度、时间下降。”杨世忠表示,市面上常见的“300亿、700亿活菌”并非恒定值,若临近保质期,实际活菌量可能只剩20%~30%,产品功效会大打折扣。
林静贤也补充,大部分益生菌在37℃左右活性最佳,一旦超过50℃,死亡率激增。因此即便做冰饮,也需严格避开热基底(如热萃咖啡、热茶汤),否则容易“前功尽弃”。
此外,若使用需冷藏的菌种浓缩液或发酵基底,除了全程冷链运输外,到了门店也需避光干燥储存,远离热源,每一步都要严格管控。
林静贤指出,水果酸度、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抑制菌种活性,建议品牌在配方开发时与供应商深入沟通,通过测试确定最优添加比例和时机。
另一位研发人员也表示,不同饮品基底的成分和温度条件下,菌种表现有明显差异。
找到口感与功能之间的平衡,是“加菌”产品能否长期打动消费者的关键。
总的来说,“加菌”饮品的创新潜力与市场价值值得品牌重点关注。
林静贤提出,随着肠道健康认知提升和原料供应链成熟,未来可探索“益生菌+益生元”“益生菌+膳食纤维”“益生菌+胶原蛋白”等方向,打造更具差异化和实感健康价值的产品矩阵。
你如何看待新茶饮的“加菌”趋势?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