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板块:逆势上涨背后的库存与机遇
今日,白酒板块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逆势上扬,板块指数飙升逾2%。在这场集体狂欢中,金徽酒、舍得酒业等个股更是表现抢眼,冲高幅度明显。然而,在这片热闹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深思的现实:尽管中央汇金在上半年悄然增持了白酒ETF高达1.21亿份,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整个行业的库存压力依然如山,相当于3至6个月的销量,去化之路依然漫长。
市场表现:从集体上扬到稳固盘踞
8月29日,白酒股如同一支被唤醒的军队,发起了凌厉的攻势。同花顺白酒指数涨势喜人,一举突破2%的关口。在个股方面,金徽酒以超过6%的涨幅领跑,舍得酒业和古井贡酒紧随其后,双双上涨4%以上。而老白干酒、皇台酒业、泸州老窖以及五粮液等市场熟知的名字,也稳稳站上了2%的涨幅区间。即便是行业巨头贵州茅台,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上涨1.36%,股价坚守在千元关口,显示出板块整体的强势。
资金动向:国家队悄然加码
在资金层面,一股暗流正在涌动。作为“国家队”代表的中央汇金,通过其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对白酒ETF进行了显著的增持。数据显示,在上半年,中央汇金增持了鹏华酒ETF达1.21亿份,使其总持有量飙升至5.81亿份,一跃成为该ETF的第三大持有人。国家队资金的这一举动,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信心,被普遍视为行业风向标。纵观8月整体市场,同花顺白酒指数的涨幅已累计超过13%,表现可圈可点。
估值洼地与政策暖风
从估值角度审视,白酒板块当前市盈率(PE)仅为19.83倍,处于近十年的低位,分位数仅为2.74%,具备显著的估值吸引力。个股方面,贵州茅台的动态PE为24倍,五粮液更是低至17倍,均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这种低估值成为了本轮反弹的重要基石。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吹来了暖风。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官媒也适时发声,针对“禁酒令”中存在的层层加码现象,旗帜鲜明地反对不合理限制,并强调要保障正常的餐饮消费。这些声音在舆论层面为白酒行业松了绑,为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
基本面边际改善与场景复苏
基本面也正经历着边际改善。自7月下旬以来,随着宴席和礼品消费场景的逐步复苏,尤其是在300元以下的大众价位白酒产品中,市场开始出现积极迹象。眼下,中秋国庆双节的旺季即将来临,备货季的到来,“场景修复加季节性催化”的双重力量有望进一步加速终端动销。
资金偏好转变与股东回报提升
资金偏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白酒板块估值回归至长期低位,头部酒企正通过提高分红率、实施股票回购以及增持等方式,积极提升股东回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公司的股息率已普遍超过3.5%,在当前利率环境下,这对于寻求稳定收益的长期资金而言,无疑具备了不小的吸引力。
挑战依然严峻:消费疲软与高企库存
尽管市场出现积极信号,但消费疲软的根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降至2.1%,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减弱,直接挤压了白酒的动销,尤其是高端产品。消费者“喝不起”和“用不上”的双重挤压效应仍在持续。
渠道库存依旧是老大难问题。截至2025年初,部分主流品牌的社会库存量,相当于3至6个月的正常销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为191.6万千升,同比下滑5.8%,库存去化压力依然巨大。
价格倒挂现象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五粮液普五等主力产品的实际批发价,已低于出厂价12.5%,贵州茅台部分非标产品的价差缺口也超过10%。价格倒挂不仅蚕食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更扭曲了整个行业的定价体系。
机构观点分歧与未来展望
在机构观点方面,市场呈现出分歧中的共识。华泰证券认为,白酒行业正逐步步入良性修复阶段,在市场悲观情绪充分释放后,当前估值已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中信证券指出,行业动销、批价、报表业绩等指标的降幅均有所收窄,市场已进入逐步筑底阶段。太平洋证券则表示,随着中报密集披露,市场对短期业绩压力已有预期,当前更应关注动销和价格传导的改善情况。
核心酒企批价跌幅的收窄,渠道信心的边际回暖,以及板块的低估值,都预示着潜在的修复空间。有观点认为,白酒价格已脱离纯粹的消费属性,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觉醒,这种状态不会长期持续。
展望未来,如果中秋节期间的动销数据超出预期,次高端白酒板块有望迎来修复弹性。从中期来看,需要持续跟踪库存去化和批价企稳的信号,预计高端龙头和区域性酒企将是优先配置的选择。从长期来看,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依然优秀,头部公司的品牌力强大,分红率高,使其成为消费资产中的佼佼者。然而,经济企稳和库存触底回升,仍需要时间来印证。纵观历史,2012-2015年的行业调整历时四年,而本轮调整自2022年开始,截至2025年仍未完全结束。
(文章由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