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红薯丰收季,望着爸爸捎来的一大箱红薯,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记忆!
——就是它!让我心心念念、魂牵梦绕了整整三十年的味道,那块金灿灿、软乎乎、透着粽叶清气的红薯发糕! 暄软的白面馒头,在他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美美从小就喜欢吃红薯,顺带着,所有红薯做成的美食都喜欢!
记忆深处,奶奶佝偻着背,将蒸得透烂的红薯细细碾成泥,那抹温暖的橘红,是童年最甜蜜的底色。她信手拈来面粉、红糖,倒入清甜的牛奶与水,再撒上神奇的酵母粉,一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温柔地将它们糅合在一起。那团柔软湿润的面糊,在温暖的灶台边静静发酵,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膨胀、苏醒,散发出醉人的甜香和淡淡的酒酿气息。这等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仪式感。
80年代的童年记忆中,没有见过如今这些花花绿绿的各色零食,秋天空气中洋溢着的这些红薯香味,便是最美味的记忆。
发酵好的金黄色面糊,用筷子轻轻搅动,排出大气泡,那细腻绵密的气孔结构,早已为绝佳口感埋下伏笔。外婆用勺子灵巧地舀起一团,轻轻放在浸润着清香的粽叶上。大火蒸腾,水汽氤氲中,香甜分子在厨房里肆意狂欢。
它没有馒头单调的麦香,却有着馒头无法企及的湿润、软糯、清甜与复合香气。比馒头更松软易化,又比蛋糕更质朴健康。一块下肚,暖胃暖心,饱腹感十足。无论是清晨匆忙的早餐,还是午后馋嘴的点心,亦或是招待亲朋的质朴心意,这块融合了薯香、糖甜、奶醇、叶清的发糕,每一口都是踏实的满足感,回味悠长,真正是“唇齿留香”!
三十年过去,这口味道始终是心底最温暖的惦念。如今自己动手,复刻外婆的方子:红薯泥是灵魂基底,红糖赋予甜蜜深度,牛奶和水带来极致润泽,酵母粉唤醒蓬松生机,粽叶则是点睛的清雅。
简单的步骤,家常的食材,却能蒸出让人魂牵梦绕的美味。蒸一锅这香软筋道的红薯发糕吧,让满屋飘香,让家人惊喜,从此,你家的餐桌,馒头真的可以“靠边站”了!
红薯450克 大米粉500克 面粉150克 酵母粉6克 红糖200克 水500毫升 牛奶200毫升
做法:
红薯提前蒸熟,趁热用勺子捣成泥。注意红薯品种的选择,红薯有白的有红的,白皮白心的红薯,对皮肤特别好。皮肤粗糙的人常吃白皮白心的红薯,皮肤会逐渐变得润泽。红皮红心的红薯,营养就更好了。它是补气和血的,作用可以跟大枣相提并论,且没有大枣那么容易生湿热。脸色苍白的女孩坚持长期吃这种红薯,可以改善面部气色。
大米粉、面粉、酵母粉、红糖都倒入盆中。
加水、牛奶、红薯泥,搅拌成细腻无干粉颗粒的状态。
粉类全部拌匀后,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发酵成原来的两倍。
用筷子挑开看看里面的状态,里面会出现很多细密的小颗粒,这个状态就表示发酵好啦。
用筷子或者勺子将发酵好的糊糊搅拌一下,将里面的气体都搅拌出去。然后用勺子舀起一团团的面团就可以直接上锅蒸啦。
端午节的时候,买了很多的粽叶用来蒸食物,没有粽叶的话,也可以用香蕉叶或者是,将粽叶刷干净,稍微沥干水分。
用两只勺子交替着将红薯米团整理成椭圆形,放在粽叶上。
放入蒸锅。
大火蒸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蒸好的红薯米裹颜色金黄,香气扑鼻,特别有食欲。
红薯品种和面粉品种的不同,吸水性也不一样,所以水和牛奶要分次加入,粉也留出少许,稀了加粉,干了加水。面团调成干湿合适的状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