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众多行业专家见证下,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坛香型团体标准》白皮书,中国白酒泰斗高景炎先生、杨明先生(茅台标准起草五专家之二)亲临见证,为坛香新标增辉。会上,桃花潭大师、桃花潭老酒,桃花潭1954、春曲、封坛30等5款“坛香”产品惊艳亮相,宣布“坛香型白酒”诞生。
以“香”破局,坛香型白酒打造差异化市场
白酒行业素有“千年传统,香型为魂”之说,浓、酱、清三分天下的格局长期未变。
然而,面对白酒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风味多元化的需求,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评酒酿酒大师、中国白酒专家组专家成员卢建春提出——以香破局,呈现“最风土、最真实”的桃花潭酒。
2022年伊始,桃花潭酒业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级和省级白酒评委及多名白酒技术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启桃花潭“潭香+坛香,两香融合”的工艺攻关。
历经3年、数百次试验,团队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桃花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当地丹山优质土壤制作的窖泥和窖池进行白酒发酵酿造,经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调而成,最后使用泾县龙窑烧制的陶坛储存原酒、灌装、出厂,形成了色泽、香气、风格俱佳的“坛香型白酒”。
“桃花潭酒和龙窖陶坛在这片土地都有将近1600年的历史。在泾县出土的六朝文物青瓷四系罐、盘口壶印证那时已用陶坛储酒。”卢建春表示,“桃花潭将坛香定型发布,不仅仅是一次香型的创新,更是对这片土地的致敬,对千年文化的致敬。”
三大壁垒,成就坛香型白酒的稀缺价值
近年来,创新香型或在现有香型框架内进行工艺突破,成为“衡量酒企水平的象征”。桃花潭销售公司总经理靳松表示,“无论哪种香型,本质还是要回归酒质,真实品质才能支撑品牌的差异化叙事”。
桃花潭“坛香型”白酒的稀缺价值,源于三大核心壁垒:
其一,生态稀缺性:天地为窖,自然坛香
桃花潭地处北纬30°N的黄金酿造带,两山夹一湖,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群山有着丰富的天然山泉水和深层地下水,这泓山泉不仅成就了李白笔下的千尺桃花潭,更是桃花潭酒风味的灵魂所在。山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粮食中的成分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使发酵更加充分。同时,山泉水纯净甘甜、软硬适中、口感,能让酒的口感更加绵甜爽净。
皖南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恰到好处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酒体的发酵和微生物的生长,无数微生物共生共荣,这些看不见的“酿造大师”,以天地为窖,将桃花潭的天地精华悄然吸纳,悉数融入每一滴酒液中,最终,赋予桃花潭酒独一无二的灵魂印记——承载着山水灵韵的生态“潭香”。
其二,工艺独创性:龙窑陶坛,陈藏生香
桃花潭“坛香”的另一个密码,来自于1600多年前的龙窑陶坛。
泾县陶窑村古窑址是唐、五代时期“宣州窑古遗址”所在地。2014年,龙窑制陶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卢建春看来,陶坛不仅仅是简单的储存器,而是有温度、会呼吸的“小生态”。
龙窑陶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性,呼吸间,使酒液与空气中的氧气交换流动,发生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酒的老熟和陈化同时,还能吸附酒液中的杂质和异味,使酒液更加纯净、柔和,香气更加浓郁、悠长,形成色泽、香气、口感、风格俱佳的“坛香型白酒”。
其三,文化稀缺性:山水诗酒,文化赋能
李白一首“赠汪伦”让桃花潭名闻天下,与皖南诗意山水形成超绝搭配。是桃花潭塑造“诗意文化酒、山水生态酒”品牌形象的强大底蕴。
在用心传承、创新酿造技艺的同时,桃花潭也在不断探索、丰富着徽派传统文化的内涵。
“五好”优势,引行业专家赞誉
在专家品鉴环节,高景炎现场对42度及52度坛香型酒体进行深度评析,他认为,桃花潭酒拥有“五好”优势:一是生态禀赋好,适合酿酒;二是厂容厂貌好;三是天酿地藏工艺好;四是企业管理好;五是产品质量好。
高景炎还围绕白酒评品的“色香味格”作进一步阐释:42度酒酒体香气浓郁优雅,52度酒则呈现馥郁优雅的复合香;42度酒与52度酒入口均绵甜爽净;42度酒酒体自然协调,低而不淡,52度酒醇厚丰满;二者均具协调的香味架构,52度酒尤显余味悠长,风格独树一帜。
此次“坛香”新品发布,桃花潭酒以“传统非遗”赋能“诗酒文化”,整合非遗龙窑陶坛、非遗宣纸、诗词曲赋等元素,萃取精华、重构价值,实现工艺焕新、产品焕新、香型焕新,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老故事”成为“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