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的“续命水”,还得是便宜大瓶的。
在路面能煎鸡蛋的盛夏,多走几步路就大汗淋漓,急于解渴的人钻进超市,直奔冰柜。来不及深思熟虑,你的大脑只想要快速补充一口熟悉而直接的甜味。
俗话说,“常温似马尿,冰镇似国窖”,这一口冰爽硬控人间30年,和“过时”二字就从未沾边。
你看,甭管网红饮料无糖化、养生化的声势多么浩大,冰红茶们的地位就始终岿然不动,只管笑看其他饮料为了配料表卷生卷死,仿佛甜蜜的烦恼从不存在。
事实又确实胜于内卷。
虽然无糖茶市场经历了两年左右的高速增长,但马上赢数据显示,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有糖茶的销售规模始终高于无糖茶近一倍。在即饮茶市场中,有糖茶与无糖茶的市场份额大致保持6:4的格局。
而在有糖即饮茶中,红茶稳居第一位。人们熟悉的红黄配色包装从未退场,康师傅、统一等老牌的冰红茶依旧能打。新入局者自然也盯上了这块蛋糕,过去一年,元气森林冰茶以150%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速领跑,今年,农夫山泉则推出与传统冰红茶稍有不同的碳酸茶,高调进军冰茶领域。
冰红茶被认为不上档次,但也有人引以为傲。(图/《保你平安》)
更多网友熟悉的是冰红茶文学。曾经3元500ml一盒、4元1L一桶,外卖常常免费送的冰红茶,因廉价被冠以“屌丝饮料”的称号。但它的拥趸并不为此感到羞耻。“我又不是因为喝冰红茶才变成屌丝的,可冰红茶却因为我背上了屌丝饮料的骂名。”
在过去,咖啡、红酒、威士忌是“身份的象征”;而如今,冰红茶成为“身份的坦白”——不掩饰贫穷、不伪装精致,消费它的人理直气壮地接受:我就是个普通人,那又如何?
提到冰红茶,与之深度绑定的康师傅或统一,往往会被第一时间想起,但它们其实并不是头一个吃螃蟹的。
1994年,河北旭日集团推出过一款“旭日升冰茶”,这款国产首款碳酸红茶饮料一时引爆市场。通过重金聘请巨星代言、电视广告占领黄金时段、全面渗透零售终端等手段,旭日升冰茶很快走向巅峰,曾一度占据茶饮料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7年,旭日集团走向破产。(图/旭日升早期广告)
1995年,碍于旭日升已经将“冰茶”注册为商标,统一在中间加了一个“红”字,做出了去掉碳酸、加入柠檬的冰红茶,成功“蹭”上热度。而康师傅也紧随其后,下场竞争——当红歌手任贤齐一曲《冰力十足》洗脑大江南北,加1元就有两倍容量的1L包装,则凭借极致性价比狠狠拿捏住了消费者。
后来,可口可乐、今麦郎等选手加入战场,这场朴实无华的商战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康师傅启动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再来一瓶”促销战略,原计划赠送7亿瓶,但由于友商跟着围追堵截,最终康师傅赠送了约15亿瓶。
这也造就了80后、90后记忆里“再来亿瓶”的疯狂年代。由于中奖率很高,彼时学生中流行着一个段子:考试时忘了“惠”字怎么写,想打开冰红茶的瓶盖看一眼“谢谢惠顾”,结果是“再来一瓶”。
对囊中羞涩的学生来说,冰红茶是运动后的解渴王者。90后消费者老许回忆,读书时打完篮球去买饮料,最便宜的除了矿泉水就是冰红茶,一瓶四块钱上下的2L装冰红茶,足够五六个男生“一人几大口”。
大瓶装的冰红茶。(图/IC photo)
对小卖部的老板来说,方柱圆角的“矮胖型”1L装冰红茶,是更受欢迎的存在。因为先天的体型优势,它能最大化冰柜空间的利用率,而这种包装是碳酸饮料受限于气体特性无法效仿的。
从价格、分量到小卖部老板的心,冰红茶就这样出道即巅峰,彻彻底底地赢在了起跑线上——并在长跑了三十年之后,仍站在中国饮料市场中最畅销的金字塔顶傲视群雄。
亿欧智库《2025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冰红茶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350亿元。
这三十年,中国人的消费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前几年消费升级的浪潮下,那些老牌饮料似乎逐渐被遗忘了。多年不变色彩斑斓的包装风格、真糖代糖双管齐下的“含金量”,让人难免忍不住问一句:“冰红茶老矣,尚能喝否?”
冰红茶的配料中,白砂糖的含量仅次于水。(图/康师傅)
更有好事者给冰红茶贴上了“屌丝饮料”的标签,爱喝的跟不爱喝的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任外界如何议论,冰红茶始终稳稳地在那,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不离不弃。康师傅推出的“减糖不减痛快”新品,500ml装只卖4元,元气森林的900ml大瓶装冰茶卖5元,农夫山泉600ml的冰茶也只敢卖4.5元。
而冰门信徒对此十分受用:酸甜爽口、能提神,还这么便宜,除了冰红茶谁还这么宠我?
更有人将本身平平无奇的冰红茶喝出了混搭风——喝一半兑水是维他柠檬茶,再喝一半兑水是茶π,如此类推,它还可以变成东方树叶的味道,这怎么不算一种“倍有面”?
好喝就是王道,快乐就是硬道理,花样百出更是拉满了性价比。
重重buff叠加之下,如今风水轮流转,“屌丝饮料”的名头已经鲜少有人提及。亿欧智库前述报告显示,随着产品多维度升级,冰红茶核心受众正从体力劳动者向白领人群过渡。
不同品牌推出的冰茶新品。(图/小红书截图)
“爱情不是冰红茶,没有机会再来一瓶。”消费者的爱也是一样。
在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中,导演迈克尔·摩尔发现,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面对资本主义,人们想爱又不敢爱,可恨又不能恨,这其中的谎言、毁谤和背叛,都与一段误入歧途的爱情故事极为相似。
2023年11月,网上流传的一则告知函显示,康师傅旗下茶/果汁系列产品终端建议零售价进行调整,原3元/瓶起调整为不低于3.5元/瓶,1L装产品从4元/瓶起调整为不低于5元/瓶。
这波涨价预告彼时曾引发相当程度的热议,有人感慨“再也没有三块钱的饮料了”,有人威胁“你敢涨价,我就不买”。
便宜大碗才是冰红茶的要义。(图/《装腔启示录》)
涨价1元看似不多,却让冰红茶的身价直逼肥宅快乐水,更何况蜜雪冰城的柠檬水也只卖4元——这个新鲜现打的参考坐标,足以改变消费者一念之间的消费决策。
网友的评价,多少有些“被宠坏”的撒娇意味:“4元到5元涨了25%,你的工资有涨25%吗?”
但打工人心酸起来总是威力无穷的,最起码也能换来“师傅的肉疼”。
随着各终端商超落实涨价,消费者有了切实的体感,也很快用行动表明了态度。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茶饮料销售额为106.70亿元,同比下降6.3%。尽管公司净利润显著增长20.5%至22.71亿元,但总营收却同比下降了2.7%,为400.92亿元。有经销商向媒体直言,康师傅涨价后销量受挫最明显的便是1L装冰红茶这一大单品。
这一趋势,无疑和市场背道而驰。马上赢数据显示,有糖即饮茶650ml—1000ml大包装的市场份额在2025年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近期已经逐渐超过了400ml—650ml容量。大包装的产品通常更具性价比,这一趋势体现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
而中泰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康师傅每次涨价,未跟进涨价的统一都会出现市场占有率加速增长。事实上,2025年上半年,统一实现营收170.87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12.87亿元,同比增长33.2%,与康师傅形成了鲜明对比。
“3块钱是面子,4块钱是生活。”消费者对冰红茶的要求本就不高,便宜、好喝、量大管饱,别管它里面有多少糖和添加剂,更不需要通过喝饮料来彰显什么优越感。
同行都在做冰红茶,涨价等于赶客。(图/《司藤》)
而这届消费者,也早就坦然接受“价格敏感人群”的标签了。所以康师傅冰红茶涨价,更多被他们视为一种背叛。“不想上班?冰红茶涨一块钱就老实了。”
消费升级的年代,精致中产生活的故事被品牌们以不同方式描绘了一遍又一遍,但幻想破灭后,许多人终于明白“中产阶级”也许并不存在,体面生活未必需要通过某个消费行为来定义。
人类学家豪道斯·魏斯在《我们从未中产过》一书中写道:“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开放的优绩主义,它向甘愿投入的人不断给出准入的承诺,并向不愿投入的人发出坠落的警告。”他们的自我认知激励着他们努力工作,并通过种种消费策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群。然而,当关于未来的承诺显得不再可信,人们便逐渐对“中产”祛魅了。
于是,一部分人不再视消费为彰显某种生活态度的宣言,把对中产身份的向往连同那些“贵得不明不白”的商品一起抛弃。面对消费主义的PUA,他们不卑不亢:没能暴富并不是因为我工作不够努力,买物美价廉的东西算我会过日子,这些从来都不值得羞耻。
让人定义商品,而非让商品定义人。(图/《去有风的地方》)
冰红茶的有趣之处在于,当奶茶需要打卡、精酿需要品鉴,它不曾跟风将自己包装成社交货币或身份象征。无论哪个品牌,冰红茶的广告语总是离不开一个“爽”字。当“精致穷”过气,冰红茶仍然在原地,去场景化、去仪式感、去身份焦虑,它还是它。
就算是无糖健康的潮流,也裹挟不了冰门信徒。品牌们不是没有研发新版本,但减糖往往使得柠檬的酸涩味突出,令饮料失了风味。有测评博主颇为嫌弃地评价:“0糖冰红茶和有糖冰红茶之间的差距,比无糖可乐和普通可乐之间的差距还大。”
千言万语,最终归为一句:“我都选择喝饮料了,还图什么健康?要健康,不如去喝白开水。”
务实的人深知,与其买些寡淡的贵价饮料欺骗自己,不如就花最少的钱,来一口实实在在的爽。
作者 阿瑞
编辑 安菲尔德
校对 严严
排版 曾晴
题图 《装腔启示录》
4块钱卖了300亿,冰红茶30年还在“爽”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