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堡易北河畔,高大的玻璃“风帆”扬起在城市与港口之间——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近年来闻名世界的音乐地标,纵横乐坛多年的指挥大师郑明勋深知这里观众相当“挑剔”,但当地时间8月15日晚,一支来自中国的年轻乐团却赢得了两千余名观众的起立鼓掌。十天、三国、五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欧洲巡演在此收官,为这次以乐会友、文明互鉴之旅画上圆满句点。
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里,观众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起立喝彩。牛小北/摄
亮出水准:5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达95%
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看来,乐团巡演意味着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而到访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欧洲,更是融入世界音乐版图的重要探索。这趟意义不凡的旅程,乐团选择与老朋友同行。
72岁的韩国指挥家郑明勋,是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候任音乐总监;28岁的华裔钢琴家刘晓禹,是第十八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他们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合作都开始于2014年。那一年,成立仅四年的乐团已经开始展露水准与胆略:郑明勋执棒乐团上演了威尔第杰作《安魂曲》,此后十年,他三度与乐团合作;17岁的刘晓禹在乐团当年的北美巡演中被委以重任,这时距他在“肖赛”上一举夺冠还有七年时光。
郑明勋(左)与刘晓禹。牛小北/摄
2025年7月底,一支凝聚着友情与信任、代表着亚洲音乐力量的巡演团队正式集结,携陈其钢《五行》、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圣-桑《第三交响曲“管风琴”》这套中西合璧的曲目,向欧洲主流艺术殿堂进发。
8月,从英国爱丁堡、萨弗伦沃尔登,经西班牙桑坦德,到德国科布伦茨和汉堡,巡演 5场音乐会平均上座率达95%,3场售罄,其中,乐团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易北爱乐夏季音乐节两处举世瞩目的国际舞台上的惊艳表现,更是赢得了全体观众长达数分钟的起立喝彩。在汉堡,观众菲奥娜形容,这支乐团的演奏充满节奏与感染力,让她仿佛看到焰火在绽放。
欧洲观众肯定乐团表现。牛小北/摄
“我必须说,乐团做得非常棒,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郑明勋由衷肯定道,随着巡演推进,大家的表现“越来越游刃有余”,“这支乐团是能理解我的好朋友,我们的默契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在于情感的共鸣,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音乐真正的价值所在。”
增加交流:深入欧洲音乐生活的腹地
艺术的联结无关声名、不分远近。不同于爱丁堡和汉堡两座大名鼎鼎的艺术重镇,萨弗伦沃尔登、桑坦德、科布伦茨三站的知名度虽不甚显赫,但郑明勋认为,这是走出舒适区、打开新视野的挑战:英国中世纪小镇萨弗伦沃尔登距伦敦仅一小时车程,再加上萨弗伦音乐厅极佳的声学设计,这里集聚的资深乐迷水平不容小觑;在桑坦德国际艺术节74年的历史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首支登台的中国乐团,能否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乐手们压力不小;科布伦茨的演出地赛纳冶炼厂铸造大厅是一处工业遗址,并非常规的音乐厅,36摄氏度的高温天气烈日当头,全程考验着乐团的意志与应变能力。
“我们走到这些地方,深入了欧洲音乐生活的腹地。”任小珑说,“未来,我们希望能与欧洲市场、与全球乐坛保持持续定期的互动,一步一步走近行业的中心地带。”
“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一种滚滚向前的态势。”郑明勋评价道。借着音乐这门共通的语汇,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巡演一路展示着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舞台之外,音乐同样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在爱丁堡市政厅,乐手们奏响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情意真挚;在法兰克福克龙贝格音乐学院,他们与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同行一道,随指挥家赖嘉静的手势,在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以及《江南雨丝》《茉莉花》等中外作品中默契对话。
在爱丁堡市政厅,中国音乐家奏响《友谊地久天长》。牛小北/摄
“适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我们希望这次巡演以交响乐为纽带,架起文化交流的新桥梁,并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图景。”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海英说,“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音乐唤起的共鸣,将增进中欧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