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向来以好种植、产量惊人以及适应能力强而闻名。通常情况下,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产出五六千斤红薯,在那些高产的地块,亩产甚至可达万斤,这样的产量远远超过了玉米、小麦和水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随着现代农业的日益发达,红薯却逐渐走向“边缘”,难以成为像小麦、水稻那样的主粮呢?
红薯拥有超高产量,为何却与主粮无缘?
倘若将红薯与小麦、水稻相比较,便会发现红薯在营养方面并不占据优势。每100克红薯所蕴含的热量大概在60 - 100大卡之间,反观每100克的小麦和水稻,热量竟高达340大卡。再瞧瞧蛋白质含量,红薯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淀粉,蛋白质的含量极低,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大约仅含有1.6克蛋白质,仅仅是小麦和水稻蛋白质含量的七分之一。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60克的蛋白质。要是单纯依靠红薯来满足这一需求,那么每天就得食用将近7斤红薯。但凡是吃多过红薯的人都深有体会,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以及氧化酶,一旦食用过量,就会致使人体分泌出大量胃酸,从而产生明显的反酸以及胃灼热的感觉。所以,要是长期把红薯当作主食,很容易引发营养不良的问题。
除此之外,红薯在收获之后,并不耐储存。无论是潮湿的环境,还是高温、低温的条件,都极易致使红薯染上病害。而且,一旦红薯发生霉变,这种霉变极易在红薯之间相互传染。
不过,红薯也并非毫无优势。它富含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C,同时还是钾、锰等矿物质以及多种抗氧化剂的优质来源,这些独特的营养特性恰好能够弥补精制谷物在营养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