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着 12306 的购票成功页面。我对着酒店预订软件发呆,距离和他见面还有 72 小时。这是我们第三次异地恋见面,前两次总有些措手不及的慌张。
选对位置,把路上的时间变成相处的留白
第一次订酒店,我选了离高铁站最近的那家。出站口拐三个弯就到,却在见面第二天发现,我们被困在商业区的玻璃幕墙里。想找个能坐下来说话的公园要走半小时,想吃他念叨了很久的老字号面馆,导航显示要穿过两条车水马龙的主干道。
他拖着行李箱走在我身边,皮鞋踩在人行道的地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其实不用这么迁就我,” 他突然开口,“我宁愿多花十分钟在路上,也想和你慢慢走。”
后来学会在地图上画两个圈。一个以车站为圆心,半径两公里,保证交通便利。一个以 “共同回忆” 为圆心 —— 他曾提过大学时爱去的旧书市,我收藏的那家隐藏在巷子里的咖啡馆。两个圆圈的交集处,往往藏着最好的答案。
上周帮闺蜜订酒店,特意选了离她男友公司三站路的老街区。那里有爬满爬山虎的红砖墙,傍晚能听见卖西瓜的三轮车铃铛声。她后来发来消息:“我们踩着路灯影子走回家,他说好像每天都这样下班接我。”
房间细节里,藏着你有没有认真期待这场见面
第二次见面订的酒店,图片里落地窗配着城市夜景。实际推开房门,发现窗户正对着别人家的阳台,晾着的白衬衫挡住了大半光线。他掏出手机想拍张合影,屏幕里两个人的脸都灰蒙蒙的。
“要不我们换一家?” 他试探着问。我看着他背包侧袋露出的那束向日葵 —— 他坐了六个小时高铁带来的。突然觉得很委屈,明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却在最关键的地方偷懒了。
现在订酒店,我会翻到评价区最末页,看那些带图的真实入住记录。留意有没有人提到 “窗户朝内”“空调漏水”,会特意问客服 “房间隔音好不好”。有次客服回复 “我们楼道铺了地毯,晚上很安静”,我立刻下了单。
见面那天他敲开房门,我正把他寄来的星星灯挂在窗帘杆上。他放下行李箱就过来抱我,下巴抵在发顶轻轻蹭:“你连我怕吵都记得。”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异地恋的日子里,我们把这份慢拆成一张车票、一次等待、一间精心挑选的房间。
那些在地图上反复丈量的距离,那些对着评价区放大查看的细节,都是说不出口的温柔。
你订酒店时,有哪些特别在意的细节?或者,你和 TA 的见面故事里,藏着哪些关于 “用心” 的小事?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关注我,我们一起在异地恋的路上,把每一次见面都过成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