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通讯员 田智松 陈燕利
清晨六点,湖北恩施来凤百福司镇沙道湾村的小稀藤茶叶生产车间里,首席制茶专家陈永胜已经忙碌多时。他神情专注,手指捻起新采的藤茶反复揉搓。谁能想到,曾经这深山里用来止血的寻常野草,如今变成了每公斤售价千元的“黄金茶”。7月29日,陈永胜接受记者采访时,揭开了这背后的故事。
陈永胜在茶园
一杯藤茶愈顽疾,点燃创业火种
世代扎根于鄂西武陵山区这片藤茶原生地的陈家,早已与这神奇的植物结下不解之缘。当有人在山中劳作受伤时,他们会采集藤茶,搓揉后敷在伤口上,用于止血消炎。
自发现藤茶的药用价值,陈家人在代代相传中,从药用、食用到茶饮,逐步将藤茶的价值开发,最终形成采摘、摊青、揉捻、发酵等一套完整的土家藤茶制作技法。作为第七代传承人,陈永胜自幼耳濡目染,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制茶技艺。
而成年后的陈永胜并未立刻投身祖业,他先在百福司镇教育站担任驾驶员十余年。辞职下海后又辗转于经营超市、编织生意和货运运输之间。2014年,一次偶然的际遇让一切发生了改变。
藤茶
彼时,饱受反复性口腔溃疡折磨的前药企销售高管汪宗新,经陈永胜妹妹引荐,开始尝试饮用藤茶。令人称奇的是,困扰他多时的口腔溃疡竟慢慢痊愈,这瞬间点燃了汪宗新对藤茶的浓厚兴趣。
深入调研后,汪宗新更加心潮澎湃。原来,这深藏于山野,丝毫不起眼的植物,竟将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汇聚一身。更以高含量自然硒和黄酮冠绝植物界。长期饮用,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和延缓衰老、辅助调节血糖与血脂、保护肝脏等多种好处。洞悉藤茶这独特的禀赋后,同年,汪宗新在武汉创立湖北小稀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他专程赶往恩施来凤,向土家藤茶传承人陈永胜伸出合作之手。
“我们分工明确:我负责来凤本地的藤茶收购和生产加工,从供货源头把关。汪总则利用他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主攻市场销售。”陈永胜说,他们配合默契,各展所长。
市场不识藤茶香,古法新艺破局
然而,令陈永胜、汪宗新意外的是,市场却泼来一盆冷水。那时,消费者只识绿茶、红茶、乌龙茶,对藤茶几乎闻所未闻。产品上市后反响寥寥,销售一度陷入低谷。“挣扎到2019年,市场的反应还是不行,公司亏损运行,汪总都准备放弃了,我劝他再坚持一年。”陈永胜回忆。
2020年转机悄然降临。健康消费热潮席卷而来,藤茶在市场上意外走红。这一年,公司销售额一举突破300万元大关。这让汪宗新重燃信心。当年12月,他果断在来凤成立子公司——湖北小稀藤茶业有限公司。陈永胜以合伙人身份加盟,出任首席制茶技术专家,肩负起产品研发与品质把控的重任。
藤茶园
希望的曙光初现,陈永胜乘势而上,推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旧司、大河、百福司等地迅速铺开3000余亩标准化基地,向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生物有机肥,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
而作为第7代土家藤茶传承人,对茶叶品质的追求沉淀在陈永胜的心底。“我们坚持‘零农药、零化肥、零污染、零添加’的自然农法。”为确保品质,小稀藤恪守严格的采摘标准,仅选取3厘米至5厘米的嫩芽尖。并沿用传统制茶工序中,加温发酵和杀二青这两个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藤茶的汤色和口味。
守正是根,创新是翼。掌舵者的智慧在陈永胜身上再次显现。他巧妙调和古法技艺与现代工艺。在烘干环节,采用动态烘干加静态烘干的双层烘制法,让藤茶受热更加均匀;又运用高热风转换杀青法、风冷保鲜等新技艺,让藤茶产品在形态、汤色、滋味及香气等关键品质指标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陈永胜称,经此淬炼的藤茶雪白如霜、细如龙须、入口回甘、汤色通透金黄,不仅最大限度保留了藤茶的有效成分,还能够还原其天然的植物香气,在极致口感和丰沛营养间寻得完美平衡。
土家野茶焕新生,走向亿元市场
2021年,小稀藤的销售量突破1亿元,成为湖北乃至全国藤茶单一企业销售额首次破亿元的品牌,被湖北省茶产业协会评为“湖北茶行业的10 大事件”。如今,公司产品线已拓展至四大系列28个品规,包括养生茶礼、活力轻养、便携系列等。
2024年,小稀藤实现产品战略升级,在传承传统藤茶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藤茶饮料系列产品。新品一经面市,迅速打开武汉2000多家门店市场。同时,公司通过“抖音双直播间+京东旗舰店”的电商矩阵布局,成功突破地域限制,将产品推向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手中。
十多年前,从当地教育部门一名日复一日,颠簸在崎岖山路间的普通司机,走向十多年后,继承家族衣钵,成为第7代土家藤茶传承人,一手缔造了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藤茶产业合伙人。在鄂西武陵山区,这个土家汉子用祖传的土家制茶工艺,让曾经默默无闻的野茶走出了深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夕阳的余晖洒在茶山上,茶农们手揽竹筐陆续回到厂房,将采摘的鲜叶过秤。陈永胜依旧在车间忙碌:“其实啊,能把藤茶做好,让乡亲们多挣点钱,我就知足了。”山风拂过,茶浪翻涌,仿佛正在回应着这位土家汉子。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