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太屏山的绿意漫过山坡;下石陂水库的清波晃着阳光;去野·踏汀营地的湖面上,桨板划出细碎的银弧;新塘生态农庄的果园里,熟了的果子坠弯枝头。夏日的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生机勃勃的一幅幅画卷里,藏着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党建引领如细雨润物,让农文旅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结出累累硕果。
红帆引航,让山水资源醒过来
太屏山的晨雾还没散尽时,大义村的党员们已踩着露水,在旅游公路旁的草丛里捡拾垃圾。这条蜿蜒的路,曾是制约文旅发展的“拦路虎”,如今却成了串联美景的“金丝带”。2022年夏天,在荷尧镇党委统筹协调下,一群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围坐在泉陂村的村民小院里开“屋场贴心会”,你一言我一语聊出了主意:“把三个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很快,萍乡市太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泉陂、善山、大义三村的党组织像三根拧在一起的麻绳,攥紧了旅游开发的主动权。
党员们带着测绘仪走遍太屏山和下石陂水库周边的沟沟壑壑,手绘的研学路线图上,每一笔都藏着心思:哪里适合孩子们进行徒步行走,哪段路能望见最美的水库全景。定期开的文旅专题会上,交通线上的同志会操心老人轮椅通行的坡道,市场监管线的干部会琢磨小吃摊的卫生标准……这些细碎的讨论,慢慢垒起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有在外创业的乡贤回来,党员们拉着他们坐在水库边的石头上唠嗑,听他们讲外面的新鲜玩法,那些“把星空搬进帐篷”“让农产品上直播”的点子,就这么悄悄落进了规划里。
绿意扎根,让产业之花绽开来
新塘生态农庄的马场外,风掠过高大的乔木,把骑马人的笑声送得很远。第一次骑马的王先生牵着缰绳,在教练的指引下慢慢踱步,风从耳边过,树影往后退,他说:“这自由的感觉,比在城里开跑车还畅快。”这片跑马场,是用村里闲置的资源改造的。当初流转土地时,党员们先在协议书上签了名。
80亩新塘水库像块碧绿的玉,5000斤草鱼在水里摆尾。塘边的钓位上,株洲来的周先生支着鱼竿,草帽下的脸晒得黝黑,却笑得开心:“上次钓的草鱼,农庄师傅当场红烧,那鲜味儿,能鲜掉眉毛。”举目四望,水库边的菜园里,党员们正帮着菜农搭架子,那些鲜嫩的青菜,早上刚从土里拔出来,带着露水就端上了游客的餐桌。
一村一品的种子,在党组织的浇灌下疯长。“萍乡两头乌”在山林里拱着泥土,湘醴林酱板鸭的香气飘出作坊,赤松茸从菌棚里探出脑袋。党员们带着技术员挨家挨户教种植,帮着联系销路,那些曾经藏在深山里的宝贝,如今成了游客手里的伴手礼,成了村民口袋里的零花钱。
灯火相映,让文旅画卷活起来
去野·踏汀营地的夕阳把湖面染成橘红色时,党员先锋队的队员们正检查救生衣的卡扣。有小朋友不小心摔了跤,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赶紧递上创可贴;新增的气艇项目新鲜又刺激,游客在教练的掌舵和救生员的“双重保险”守护下,尽情在湖面 “贴水飞行”,体验乘风破浪的快感;气艇靠岸时,佩戴党员徽章的志愿者会扶着游客稳稳下来。他们还会爬上山坡检查森林防火设施,汛期时蹚着水排查隐患,身上那抹鲜艳的“党建红”无声彰显着“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的铿锵承诺,像给文旅发展系上了安全带。
星空升起来的时候,营地的帐篷亮起暖黄的灯。年轻党员小商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烧烤炉上的肉串滋滋冒油,湖对岸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家人们看过来,这是产自我们荷尧的‘萍乡两头乌’熏制腊肉,幽香沁人;还有我们的湘醴林酱板鸭,麻辣鲜香……”她的声音带着笑意,屏幕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党群联动,共筑文旅发展安全线与影响力不远处的新塘生态农庄,来自长沙的陈小姐正坐在民宿的窗边看星星,她说:“被鸟叫醒的早上,满窗的绿色,这感觉太治愈了。”带着全家来度假的刘女士也赞不绝口:“土鸡炖的汤,汤色金黄,喝一口全是鲜味,孩子平时不爱吃蔬菜,这里的青菜炒出来带着甜味,他居然吃了一大碗!”她们都有所不知的是,打扫房间的阿姨,挥动锅铲的“大厨”都是通过土地流转在农庄上班的村民,挂在他们脸上的笑容里,藏着日子越过越甜的满足。
荷尧镇的夏天,风里有果香,水里有清凉,而那抹党建红,就藏在风里、水里、人们的笑里。它不声张,却让山水更动人,产业更兴旺,日子更温暖,在农文旅融合的画卷上,轻轻巧巧地,画出了最动人的线条。(周双萍、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