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一股新兴的消费浪潮正在悄然兴起。年轻人将医疗美容与异地旅行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美+旅游"消费模式。这种跨地域的求美行为不仅改变了传统医美消费格局,更催生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兴市场。高考结束的学生群体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将变美视为成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上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现象的影响力。
异地求美成为新风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数据显示,学生患者较平日增长10%到30%。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在7、8月的手术量月均增加一百多台。北京多家美容整形机构的业务量在暑期增长三成,且连续几年呈现递增态势。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项目最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从地域分布来看,国内形成了明显的"二三线向一线流动"趋势。成都的眼鼻整形技术、上海的皮肤管理服务、延吉的韩式医美项目,分别吸引着来自西南、华东、东北等地的学生群体。国际市场上,韩国和日本成为出境医美的首选目的地。
年轻消费者对成本效益的精准计算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以热玛吉项目为例,国内均价约1.5万元,而韩国江南区仅需6000多元。价格差异足以覆盖机票和住宿费用,实现了"变美还送旅游"的双重收益。社交媒体平台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消费模式的吸引力。小红书上"夏日爆改帮帮忙"等话题讨论量超过1亿次,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韩国凭借完整的医美旅游服务链条占据了重要地位。C-3-3医疗签证允许外国游客停留3个月,充分覆盖手术及恢复期需求。大型连锁医美机构普遍配备中文翻译和接送机服务,甚至提供济州岛术后度假民宿预订。韩国保健福祉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韩国接待外国医疗游客约11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皮肤科治疗和整形外科手术占所有治疗的68%。中国游客约26万人次,占总数的22.3%。
国内城市也积极布局这一新兴市场。成都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西南地区的医美旅游中心。2017年,成都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的目标,出台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到2025年,成都医美产业目标营收为1000亿元。消费需求正从单一美容转向"精神疗愈"与即时效果并重,为融合生态资源的康养医美提供了发展空间。
河北北戴河新区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探索"旅游+医美"的创新模式。依托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韩国抗衰医美中心在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正式投入运营。这种跨国合作模式为全国各地的顾客提供了便利的诊疗服务,同时推动了当地医美旅游产业的发展。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