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这事儿,没经历过的人总觉得是“解放”——不用打卡上班,不用看领导脸色,终于能随心所欲了。于是乎,不少人一退休就列满了清单:去三亚看海,去西藏朝圣,把年轻时没去过的地方都走一遍。可真到了退休三五年后再看,那些天天忙着“打卡”的,未必有想象中快活;反倒是那些守着日子慢慢过的,脸上总带着一股子从容的笑意。 国学大师周有光先生活到112岁,晚年时说:“我这一生,过得很简单,就是每天看看书,写写字,和老伴说说话。”这话听着平淡,却道尽了退休生活的真谛。老辈人也常说“细水长流”,日子不是靠一两场热闹撑起来的,是靠那些融进日常的小习惯,慢慢熬出滋味的。 其实啊,退休后的顶级享受,从来不在远方的风景里,而在眼前的烟火中。不用追求多宏大的目标,能把这三件小事坚持做下去,日子就会像温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一、守着“小爱好”,给日子添点彩 退休前,咱们总说“等有空了,我要学画画”“等不忙了,我要练书法”,可真到了有空的时候,反倒不知道该干啥了,要么天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凑在一起家长里短,日子过得寡淡无味。其实啊,退休后最该捡起来的,就是那些被生活耽误的小爱好。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这“癖”就是爱好,有个爱好的人,日子里才有光。不用多复杂,哪怕是养几盆花,每天浇浇水、修修枝,看着它们从打骨朵到开花,心里就美滋滋的;或者学织毛衣,一针一线慢慢织,织好了给孙子孙女穿,成就感满满;再不然,每天写几笔毛笔字,哪怕只是临摹,墨香里也能品出静气。 小区里的刘大爷,退休后迷上了放风筝,每天早上拎着风筝去公园,看着风筝在天上飞,自己跟着跑,笑得像个孩子。他说:“以前上班总绷着,现在拽着风筝线,觉得浑身的劲儿都有地方使了。”有个爱好,就像给日子装了个“小马达”,不用别人催,自己就想琢磨琢磨,这样的日子,哪会觉得无聊?
二、陪着“老伙计”,让日子暖起来 人是群居动物,退休后最怕的就是孤单。孩子有自己的小家要顾,不可能天天陪着,这时候能说上话、搭得上手的,还是那些老伙计——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住了几十年的邻居,或者兴趣相投的朋友。常跟他们聚聚,日子才不会冷清。 《论语》里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近处的朋友更可贵。不用天天黏在一起,隔三差五约着下盘棋,输了别较真,赢了别得意,嘴上拌着嘴,心里却热乎;或者凑在一起跳广场舞,动作不用多标准,跟着节奏晃一晃,汗流出来了,烦恼也跑了;哪怕只是坐在树荫下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儿女,讲讲过去的趣事,也是种享受。 张阿姨退休后,每周三都和老同事聚一次,轮流到各家做饭。今天去李家吃饺子,明天到王家喝小米粥,谁家里有难处,大家一起出主意;谁得了好东西,想着分对方点。张阿姨说:“孩子们总说‘妈你别累着’,可跟老姐妹们在一起,累也是高兴的。”有老伙计陪着,就像寒冬里围着暖炉,再冷的日子也能过得热热闹闹。
三、管好“小身子”,让日子稳得住 退休后,啥最金贵?不是存折上的数字,是硬朗的身子骨。要是天天这疼那痒,别说旅游了,就连下楼遛弯都费劲,再好的日子也过不出滋味。可要是身子骨结实,能自己买菜做饭,能爬楼不喘气,能跟着老伙计们出去逛公园,这本身就是天大的福气。 《黄帝内经》里说“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这话对退休的人来说,就是养生的真经。不用天天吃补品,按时吃饭,别总吃油腻的;不用去健身房撸铁,每天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晚上别熬夜刷手机,早睡早起,精神头足。这些都是小事,可坚持下来,身子骨就能慢慢养得结实。 王大爷今年70了,退休后坚持每天早上快走一小时,中午睡半小时午觉,晚上看看养生节目,很少生病。他总说:“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照顾好,不给孩子添麻烦,自己也能痛快过日子。”身子骨是日子的“本钱”,本钱足了,才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这道理简单,却最实在。 退休后的日子,就像一张白纸,怎么画全看自己。不用羡慕别人去了多少地方,能守着小爱好过日子,有老伙计暖着心,有好身子骨撑着底,这三件小事做好了,日子就会像陈年的酒,越酿越香。毕竟,顶级的享受从来不是向外求的热闹,而是向内寻的安稳——日子踏实,心里舒服,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