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老宅的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吕文扬蹲在厨房角落,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婆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元诚。只见外婆将翠绿的绿豆粉轻轻撒在蒸笼布上,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什么珍宝。
"外婆,绿豆糕为什么这么好吃啊?"吕文扬忍不住问道。
外婆笑着眨眨眼:"因为里面藏着我们家的秘密配方呀。"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吕文扬心里生根发芽。从那天起,他决定要揭开绿豆糕的美味秘密。
第二天清晨,吕文扬特意起了个大早。厨房里,外婆正在准备食材。她先将绿豆泡发,去皮,然后用石磨慢慢磨成细粉。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绿豆粉在竹筛上铺开,像一片绿色的月光。
"为什么要泡这么久啊?"吕文扬蹲在旁边问。
"绿豆要泡足十二个时辰,这样磨出来的粉才细腻。"外婆一边说,一边往粉里加入适量的白糖和桂花蜜。她的手法娴熟而精准,每一份配料都恰到好处。
吕文扬注意到,外婆在磨绿豆时特别讲究。她先用清水将绿豆反复淘洗,直到水清见底,然后才放入石磨中慢慢研磨。石磨转动的声音在清晨的厨房里格外清晰元诚,磨出的绿豆粉细腻如绸。
"外婆,为什么不用机器磨啊?"吕文扬好奇地问。
外婆摇摇头:"机器磨得太快,绿豆的温度会升高,香味就跑掉了。石磨慢工出细活,能保留绿豆最本真的香气。"
下午,外婆开始蒸制绿豆糕。她将调好的绿豆粉轻轻铺在蒸笼布上,再用筷子戳出均匀的小孔。"这样蒸汽才能均匀地透上来。"外婆解释道。蒸笼冒出袅袅白雾,绿豆的清香渐渐弥漫整个厨房。
三天后,吕文扬决定自己尝试制作绿豆糕。他按照记忆中的步骤,仔细地泡发绿豆、研磨成粉。可是当他蒸制时,却发现成品要么太干,要么太湿,总是达不到外婆的水平。
"是不是火候的问题?"吕文扬琢磨着。他回忆起外婆蒸制时总是用中小火,蒸汽缓缓上升。于是他调整了火候,果然这次蒸出来的绿豆糕松软适度。
但味道还是差那么一点。吕文扬百思不得其解元诚,决定再次观察外婆的制作过程。这次他注意到,外婆在最后一步会加入一小撮桂花蜜,轻轻拌匀。"这是我们家的秘方。"外婆笑着说。
原来如此!吕文扬恍然大悟。他想起小时候常看外婆在院子里打理那棵老桂花树,每到秋天就采下金黄的桂花,精心晾晒保存。这小小的桂花蜜,正是绿豆糕灵魂所在。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吕文扬终于做出了令外婆称赞的绿豆糕。当他把自己做的绿豆糕端给外婆时,老人家尝了一口,眼角泛起了泪光:"好孩子,你用心了。"
"外婆,我现在明白绿豆糕的秘密了。"吕文扬认真地说,"秘密就是时间的沉淀和对细节的坚持。就像您常说的,做点心和做人一样,要用心才能做出真滋味。"
外婆欣慰地点点头,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褪色的红布包:"这是当年你太奶奶传给我的桂花蜜配方,现在传给你了。"
吕文扬接过红布包,心里暖暖的。他明白,美食的传承不仅是味道的延续元诚,更是一代代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外婆用她的方式告诉他:慢下来,用心感受,才能品味出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上一篇:湖南人的辣椒炒肉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