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徐汇区徐家汇书院三楼的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徐汇文明夜课”之《秒回“上海庙会”》带着市民领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背后独特而深厚的庙会民俗文化魅力。
“徐汇文明夜课”之《秒回“上海庙会”》现场
“我不知道庙会这种形式是在特定的时间举行还是随意定的日子,想来了解下。”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张女士没有逛过庙会,想借着课程答疑解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群韬的讲解中,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庙会、庙会的形成过程,还回顾了历史上的“上海庙会”,如上海城隍庙会、龙华庙会、静安寺庙会、三林塘圣堂庙会等,并用一幅幅珍贵的影像照片展现“上海庙会”过去的辉煌岁月。
嘉宾王群韬分享对“上海庙会”的感悟
在龙华庙会的黑白影像中,参与者们看到了有个“春”字,不少阿姨爷叔纷纷发言:“龙华庙会就是在农历三月十五举行的,那时桃花开得好呀!”“还好有这些照片,看看龙华庙会多热闹,人这么多。”绚烂多姿的造型装置、非遗展示、特色美食等,让参与者们按捺不住出游的兴致,期待来年参加这些各具特色的“上海庙会”。
“我原来春天逛龙华庙会,秋天桂花开了后康健街道也有个庙会,没想到现在‘上海庙会’还有这么多。”第一个来到活动现场的杜阿姨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为了买日常用品才去庙会,现在更多的是去体验氛围。”
王群韬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当代青年文化认同等,他介绍说:“‘上海庙会’从物质形态上还是功能结构、精神内涵上,都经历着一种当代的转型。这种转型的过程恰恰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尊重、继承和创新发展。年轻群体的积极参与让这些庙会不是简单地恢复和重现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让其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一小时的夜课结束,参与者们的心情却雀跃不已。离开活动现场时,不少市民表示:“下次要去看看龙华庙会的桃花、尝尝三林塘圣堂庙会的肉皮和酱菜,更期待下次的精彩夜课。”据了解,“徐汇文明夜课” 包含美育、思政、科普、阅读、文化5大板块8大系列的课程,让群众畅享“夜文化”、乐享“夜服务”、共享“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