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武华 王玺涵 王楠 赵琦琪)在弥渡县寅街镇,有一个名叫三合村的地方,它正以一种别样的旅居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人文资源,创新探索出 “旅居 + 运动”“旅居 + 研学” 的特色路径,让乡村不仅充满运动的活力,蕴含研学的深度,更散发着旅居的温度。
波光粼粼的栗树营水库是三合村 “旅居 + 运动” 模式的生动载体。近日,水库水面上总能看到大理州体育中学皮划艇队队员们训练的身影,他们的矫健身姿与岸边秀美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
近几年,大理州体育中学皮划艇队每年都会选择到栗树营水库训练。今年的训练从 6 月 8 日开始,预计 8 月底结束,共有 46 名队员参与其中。“三合村的自然条件太适合我们进行皮划艇训练了。这里的水域开阔,水流平稳,周边环境也十分优美,能让队员们在良好的氛围中专注训练,提升竞技水平。” 大理州体育中学皮划艇队实习教练苏学海的话语,道出了选择这里的缘由。
而在村内的三合童书馆,“旅居 + 研学” 的模式则为乡村注入了别样的活力。北京大学校友马岳一家已在三合村旅居了 6 年,他每年都会接待多批研学团队前来游学。据马岳介绍,每年来的成人研学团有十多批次,成员多是高校师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探寻乡村发展的奥秘,和村民促膝长谈,感受生活的变迁;近两三年,一些儿童研学团也相继到来,孩子们在村里认识各种农作物、学做手工,在丰富的游学体验中深刻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当下研学分成两拨,一拨是大人,一拨是孩子。孩子们参与研学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农村的真实生活。很多孩子平常少有机会走进真实的农村,当他们了解到如今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远不像自己想象中那般落后时,都感到十分震惊。” 三合童书馆创始人马岳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研学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思想冲击。
从充满动感的运动场地到富有内涵的研学课堂,三合村的 “旅居 +” 模式是对乡村资源的精准盘活。该村围绕 “一点多线” 整合资源,一方面不断完善水域周边的运动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童书馆及民宿的研学服务质量,让游客来了 “能运动、能研学、能住下”,乡村旅居在多元融合中不断凸显其独特价值。
寅街镇勤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泽所说的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村里正在规划建设更多的运动休闲区域,比如沿着水库修建骑行道和步行栈道,让游客有更多的运动选择。同时,三合童书馆也在扩充书籍种类,增加更多的研学课程,如农耕体验、民俗文化讲解等。
可以说,三合村的 “旅居 +” 模式,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它让乡村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让乡村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也让乡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每一个村民都在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样的别样旅居方式,值得被更多人知晓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