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纪录片《早餐中国》第5季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活色生香的中国,再次击中我们的味蕾,唤起我们对早餐的各种想象。每一集都带着我们踏上一段美食之旅,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早餐文化的仪式感和精神力量。
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早餐是一天生活美学的开始,尽管各地的早餐各不相同,可简可繁,可以在路边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也可以慢下来点上几个小菜点心沏上一壶浓茶。虽然早餐因为生活习惯和地域不同而差异显著,但是中国人对早餐的重视由来已久。
《早餐中国》第五季在题材选择上,从“早餐中国”拓展到“中华”早餐,增加了海外华人的早餐选题。通过食物这一普世语言,展现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让观众看到与美食相关的身份、记忆与归属感。在广东顺德,这里的干蒸排骨饭无水干蒸,排骨外焦里嫩,肉质鲜嫩多汁,与米饭搭配堪称“米饭伴侣”,深受老广们喜爱。辽宁铁岭叔记火勺店的牛肉火勺酥脆如薯片,一吃直掉渣。在当地颇有名气,承载着当地人的早餐记忆和生活习惯。云南芒市的过手米线,配料十分丰富,莴笋、烧辣椒、折耳根、酸水等满当当堆成小山丘,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将各种配料与米线充分混合,感受丰富的口感和浓郁的地方风味。
《早餐中国》第五季所呈现的沿街售卖早点的小贩,在凌晨时分便开始准备早点的老板,为那座城市打开了一道门,迎接着异乡人,拥抱着当地人。而几分钟的等待,便可将一碗四川内江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摆在眼前。几许葱花、数十片牛肉飘在面上,加点米醋和几滴香油。肚子有了“底气”,心也温暖了起来。
每个地方都有其风味早餐。早餐的形式不仅关乎于各地人群的口味选择,更是由特定区域内地理、历史、文化及环境等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早餐中国》第5季让我们看到,人作为地域意象的传播载体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个性;早餐作为地域意象传播的窗口,透过美食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地域个性和当地人们的审美观念。而早餐,这一美食呈现窗口,不仅有饱腹之用,还带着那座城市的滋味与气质,向我们在讲述那座城市的历史及文化。
本文资源来源:135纪录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