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次发布上海酒吧地图,已经过去5年啦,如今新店开了一茬又一茬,到底有哪些值得喝呢?
大家好,我是编辑部的酒鬼煮夫JAN,最近加班加点喝酒,终于把店跑完了,全文正在施工中,大家敬请期待。
今天来汇报下工作进度,先来浅浅点评下5月开来上海的香港亚洲前50名店,盘尼西林。
开业两月有余,高峰时段依然大排长队,盘尼西林目前仍是今年上海话题度最高的酒吧新店之一。
大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好喝,有人大书踩雷经历,还有人抱怨90元一杯不值得......
试营业和正式营业期间,我们都跑去喝了,客观评价一下:如果不需要原地排队,还是值得一喝的。不过也非常挑人,不是每一杯都好喝。
值得喝的原因:他们对风味的探索,相当先锋!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用到的发酵原料,几乎都是自制的。比如椰子酸奶、草莓纯露、发酵乳酸米汤,如果有人说它是鸡尾酒界的小Noma,倒也不算空穴来风😂;
第二,大量运用蒸馏、萃取、澄清技术,创造风味的碰撞,比如要制作一款风味基酒,先用香料萃取,再进行一道奶洗,最后可能还要放到蜂蜡瓶里熟成。
第三,有很多脑洞大开的风味搭配,生蚝叶配番茄,西瓜配辣椒,发酵米浆配香葱,让人大开眼界......
如果你喜欢在鸡尾酒里探索各种猎奇风味,盘尼西林一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酒单一共11款含酒精鸡尾酒,一半是香港本店也有的酒款,另一半是上海店的上新,创作诚意还是到位的。
不废话了,我们进入正题。
先说说
有哪些值得喝的酒
喝下来最喜欢的两杯,也是我们觉得最能体现他们作为先锋酒吧的水准,同时平衡度、层次丰富度非常出色的两杯。
第一杯“The Original by A.P.”,全场最佳。
如果你只给盘尼西林一杯酒的机会,那么请点这杯。
仿佛一道鲜爽浓郁的海鲜番茄冷汤,蛤蜊蒸馏伏特加,加入澄清樱桃番茄汁,用海鲜和番茄两种鲜味食材,做一个鲜甜的基底。
调味上加入咸味椰子水、澄清柠檬汁,置于奶酪蜂蜡瓶中熟成,质地细腻、圆润。
入口浓郁到有些许啫喱感,鲜、甜、酸、咸如海浪般冲刷口腔,印象非常深刻!
顶部配了一片生蚝叶,一比一还原生蚝的味道。一口酒一口叶子,搭配起来有1+1>2的鲜美。
第二杯,“Small is Beautiful.”
喜欢这杯在香气上的表达,颇具 柑橘香水调性!
用清冽的金桔皮萃取金酒,再经过酸奶奶洗,带来酸度和圆润奶香,质地清爽,风味复杂。
加入融化的柠檬雪葩、咸柠檬百里香,叠加复杂的柑橘草本香气,在口中细腻缱绻地变化。
杯具用得也很适配,盛放在便于聚香的葡萄酒杯中,细节加分~
接下来这三杯,喝起来挺不错,风味搭配各有巧思,如果有你喜欢的元素,大可放心点(喝下来觉得风格都偏甜,不喜欢甜酒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了)。
如果你是威士忌酒鬼叠加草莓脑袋,那么这杯“🍓One Penicillin One Tree”你可以闭眼点。
经过白巧奶洗的威士忌,加入果香浓缩的腌渍草莓,以及由椰子作为原料发酵的开菲尔酸奶,组成了这杯层次丰富、奶香圆润的草莓乳酸酒。
顶部还搭配了草莓果脯,边嚼边喝,莓果香气非常浓郁。
喜欢姜撞奶、红糖姜水等姜味食物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杯“The Classic Penicillin”。
姜味贼浓!自制的嫩姜利口酒,加入混合调配的泥煤威士忌(看酒单至少用了3种以上威士忌),在崇明岛蜂蜜调和下,碰撞出美妙的和谐。
也只有威士忌的浓郁泥煤香气,才能够平衡这股辛辣的姜味。
这杯“How Bad are Bananas”是往甜品方向做的一杯酒,虽然甜,但酒精度不低的。
基酒是用大白兔奶糖蒸馏的朗姆(朗姆本身也是甜感充沛的基酒),加入香蕉蛋白粉,奶感和甜感十足。再用芹菜的清香和柠檬的清新去平衡。
不过芹菜和蛋白粉的存在感挺强的,介意这俩味道的朋友慎点。
风味表达有点激进
不是每杯酒都能让人接受
😂我们在盘尼西林踩到的雷,能排进酒鬼职业生涯Top3。
说的就是这杯主打葱味的One Pot Pan:啤酒花萃取龙舌兰作为基酒,加入炸葱利口酒、草莓纯露(酒单原文Strawberry Hydrosol,类似水果、香料精华水的概念)、发酵乳酸米汤(酒单原文Wild Fermented Rice Water)。
光看原料很难想象味道,对吧?
第一次喝是在5月试营业期间,一行四人喝得面面相觑,但总体没有硬伤,只能说是比较挑人的味道。
朋友评价像泡椒凤爪、老坛泡菜里的酸水;另一位朋友说,像广西水果酸嘢里的酸水。
但第二次喝就完全不一样了,全员达成一致意见:喝到了让人不悦的发酵风味,有点像湿垃圾发酵的味道......
同一杯酒,两次探店入口的风味天差地别。看别人对香港本店同一款酒的描述,感觉跟我们在上海店喝到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我的判断是,问题并不在于“葱”味的猎奇,而是草莓纯露、乳酸米汤这些自制发酵原料的不稳定,温度、湿度、天然菌群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风味变化。
反正结论就是,建议避开这杯。
***
种草、拔草都说完了,接下来讲讲关于盘尼西林开业至今的一些争议。
关于价格,有人说贵,有人说便宜。
关键看怎么比了。90元/杯的价格,相比上海酒吧动辄108-128元/杯的价格,盘尼西林其实已经算友好。
考虑到地段铺租,同样位于南昌路这种市中心核心地段,比盘尼西林面积更小的Paal(店租大概率更便宜),也要卖到98元/杯了。
再跟香港本店的125港币/杯比较,90元/杯的定价,不能说很便宜,但诚意确实拉满了。
关于铺天盖地的差评。
盘尼西林开业两月有余,评价相当两极分化,差评的朋友甚至质疑,给盘尼西林好评的人,是不是没喝过好的😂。
我们喝下来觉得,其实没那么夸张。
差评多,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亚洲前50名店的期待拉得太满,而盘尼西林猎奇的风味探索太多,讨喜、惊艳的酒款又太少。
加上全英文酒单的疏离,闷热夏夜在店门口大排长队的不愉快体验,很难让人以平静、舒适的心情客观评价酒吧的出品。
说到酒单,上海店和香港本店一样,采用全英文酒单,这劝退不少人。
酒单是风味沟通的桥梁,看不懂原料,就猜不到大致的风味走向。这种开盲盒的体验,可能带来惊喜,也可能带来惊吓。
虽说上海洋气、AI翻译工具也发达,但全英文到底是增加了顾客的阅读难度,也增加店员跟顾客沟通的工作量。
要知道,很多专业领域的小众原料,对英语母语者都算是生僻词(机翻大概率也不准确),更别说习惯了中文环境的普通爱好者了。
同样是亚洲前50的COA,开上海店时,阅读酒单和排队等位的体验,要比盘尼西林更好一些。
开业第一天就有中英文酒单,排队也是先拿号、留联系方式,再等通知,不用站在店门口等待。
另外,现在COA共有三层楼分流,哪层有位置,可以先去哪层。边喝边等,相比在闷热的夏夜街头大汗淋漓地等待,更有盼头。
盘尼西林,还可以做得更好。
2025年上海还有什么值得喝的小酒吧,请期待之后的文章。
文 - JAN / 编辑- mmr
图 - +7 / 后期 - 大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