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旅游接待能力持续提升,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草原天路、中都草原等旅游品牌的持续升温,河北省张北县立足“首都两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以打造“国际草原文旅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2023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3%,接待游客量达680万人次,旅游市场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服务能级显著增强
为破解旅游旺季“一床难求”“一车位难觅”的痛点,张北县近年来累计投入超15亿元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住宿领域,全县星级以上酒店数量从2020年的8家增至2023年的22家,民宿集群规模突破3000家,形成“高端酒店+特色民宿+草原营地”的多层次供给体系。其中,草原天路沿线新增的星空帐篷营地和房车基地,成为京津冀地区自驾游客的新宠。交通方面,张石高速张北段完成智能化改造,县内旅游公路总里程扩展至480公里,串联起草原天路、元中都遗址、野狐岭要塞等核心景区,实现“快进慢游”无缝衔接。
智慧旅游赋能管理,游客体验持续优化
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流量,张北县创新推出“智慧旅游大脑”平台,整合全县26个景区实时数据,通过“一部手机游张北”小程序提供门票预订、停车引导、应急救援等一站式服务。在草原天路东线入口处,智能分流系统根据车流量动态调整通行方案,将高峰时段拥堵时长缩短40%。同时,全县培训认证专业导游300余名,景区工作人员全部完成服务标准化培训,游客投诉处理满意度达99.2%。2023年暑期,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推出的“沉浸式那达慕大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预约,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且秩序井然。
文旅融合激发活力,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在提升硬件的同时,张北县深挖文化内涵,打造“音乐+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等跨界产品。连续举办十届的“张北草原音乐节”升级为“京津冀音乐季”,吸引20万乐迷赴约;草原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等体育赛事带动周边乡村民宿入住率超95%;“我在张北有亩田”认养农业项目,让游客既能体验农耕乐趣,又能品尝绿色农产品。据测算,文旅产业对全县GDP贡献率达38%,带动就业2.6万人,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政企协同共谋发展,全域旅游格局初现
张北县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月调度、季考核”机制,先后出台《民宿产业扶持办法》《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吸引华强方特、中青旅等企业投资23个重点项目。在政府引导下,当地企业组建旅游联盟,统一服务质量标准,推出“草原天路通票”“中都文化联票”等惠民产品,让游客享受更多实惠。
如今,张北县正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杆项目。随着京张高铁张北支线、张家口宁远机场改扩建等交通枢纽的完善,这片距北京仅230公里的草原胜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