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有这样一家湘菜品牌,在餐饮行业整体低迷时,却逆势一年开出20+门店,年营收做到8000万。用了厨纪智能炒菜机器人后,总厨对我们说,他有很多“幸福的烦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寻湘地带·现炒湖南菜:2019年在安徽合肥成立的湘菜品牌,现有60+门店,常年在合肥、南京等大众点评好评榜前列位置,年接待客次可达 300 万+,2024 年度荣获长三角餐饮标杆品牌。
踏三湘四水,寻潇湘本味,这是『寻湘地带』名字的来源,他们希望让当地的消费者可以不到湖南,却吃遍湖南。
十八秒现炒黄牛肉、岳阳姜辣凤爪、湘西炭火蛙、长沙小炒肉、衡东油豆腐……一道道经典湘菜被综合在一张菜单上。
但是随着品牌连锁化的发展,标准化出品、人才成本与储备压力同样也困扰着寻湘地带。为此,他们开始尝试智能炒菜机器人,可与多方品牌磨合的都不是很顺利。
但寻湘地带董事长夏总始终认为不是炒菜机器人概念的问题,而是产品的问题。
在了解到厨纪产品后,他们再次进行了测试,然而初期的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夏总坦言,他们当时甚至萌生出想要放弃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的念头。但好在关键时刻,厨纪团队没有放弃,通过一次次的设备调试和持续服务支持,他们看到了厨纪产品的真正价值。
Q:厨纪的优势在哪里?
A:对于炒菜机器人的使用来说,单份出品是我们最基础的需求,但在提高翻台率的同时我们是需要多份出品的,这种多份出品的稳定性和出品高度,我们和友军做过对比,厨纪在多份出品这一块是非常优秀的。
智能炒菜机器人能够炒出什么样的口味,绝大部分取决于调菜师傅的个人水平。寻湘地带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请的都是薪资一万元以上的湘菜师傅负责研发菜品。
总厨代厨认为,想要智能炒菜机器人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菜品研发人员首先要理解认同智能化设备,并且要具有创新思维和研发精神。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寻湘地带每个店的厨师长都会用智能炒菜机器人研发菜品。
将品牌菜品标准化后,门店只需要智能炒菜机器人就能完成烹饪,即便是小白上岗,经过简单的培训,也能炒出研发师傅相同的水准。
在寻湘地带的正餐门店中,采用“智能化设备+传统炒炉”结合的方式,2台智能炒菜机器人承担了近50%的炒菜工作,而且仅需1人即可完成,为后厨节省了1.5个炒菜师傅。而这些用炒菜机器人烹制的菜品,给门店带来了超30%的营业额。
寻湘地带选用新鲜食材,坚持现做现炒。运营负责人伍总表示,他们从不避讳让消费者知道他们在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反而许多回头客向他们反馈,菜品的出品非常稳定。
外卖卫星店用的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到门店后无需洗切配,只需按照标准菜谱进行称重,所有菜品全部由2台厨纪智能炒菜机器人完成。
好吃的口味加上极高的标准化出品,这就是俘获外卖食客的“杀手锏”。
总厨代厨和我们分享,有部分外卖店因为“爆单”而不得不暂停接单,即使如此,每天接单也近400单,毛利做到50%,4人就能月营超16万。
培训经理杜辉说,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还有一个好处——门店的员工经过培训,第二天就能上手,全员“大厨”,轻松实现通岗。
新兴事物的出现,从认知到接纳,人需要接受的时间;从测试到应用,品牌也需要磨合的时间。转型升级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厨纪一直会以专业和匠心,陪伴每一位愿意尝试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的客户。
下一篇:一碗适合大暑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