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世界温州人家园倾力打造“读懂温州”系列活动,以书为媒,激活沉睡的瓯越文化,点燃温州故事的传播热度。
打开《这就是温州》
共绘“何以温州”的精神长卷
2025年7月,世界温州人“读懂温州”系列活动推出第五期特别策划“何以温州”——《这就是温州》共读活动。以一部2分钟多的沉浸式视频为媒介,带领世界温州人共同翻开《这就是温州》,享受一场直入心神的光影之旅,一同探寻刻在这片土地基因里的精神密码。
温州的风雅,藏在千年文脉的历史褶皱里,《这就是温州》邀请了50多位扎根本土的优秀摄影师共同创作征集了200多张高清晰度的佳作,全书以温州的山、水、城、文、商为脉络,文字叙述简洁而极富诗意。“何以这片山海能孕育出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何以‘温州人经济’能跨越地理边界开枝散叶?”本期专题视频则以“根、魂、闯、归”四个篇章构建叙事将《这就是温州》书中精华立体多维呈现。
01
“根”
镜头从雁荡山的险峰俯冲至楠溪江的柔波,AI动态运镜让书页间的静态山水“活”起来,诠释“山塑风骨,水养灵性”的天然禀赋;
02
“魂”
南戏的水袖与细纹刻纸的光影共舞,永嘉学派的思辨精神通过数学家群像与“中国眼谷”的时空叠化得到延续;
03
“闯”
老照片中驶离的渡轮化作金色商路网络图,“商行天下”“古今交融”“地球上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字幕浮现,致敬温商传奇;
04
“归”
巽山塔与世贸中心同框,瓯江北口大桥的钢索与数据港的流光交织,呼唤新时代的“闯与创”。
诗画白鹿城 。何勇 摄
为突破传统城市宣传片的表达边界,制作团队还创新运用AI视差动画技术——
01
动态书籍
《这就是温州》书中的200余幅摄影作品被转化为“会呼吸”的影像,瓯绣纹样可随音乐律动,早茶热气蒸腾为江心屿的晨雾;
02
时空折叠
泰顺廊桥的榫卯与无人机穿越北口大桥的轨迹形成蒙太奇式视觉效果,谢灵运笔下的“池塘春草”与滑板少年脚下的城市阳台隔空对话;
03
声画史诗
融合瓯剧吟唱与电子音效的原创配乐,搭配龙舟竞渡的呐喊与数据中心的轰鸣,营造跨越千年的听觉张力。
泰顺北涧桥。林宗义 摄
洞头大门大桥。大门镇供图
百丈漈。叶维挺 摄
从“读懂”到“热爱”,《这就是温州》不仅是城市相册,更是一把打开乡愁的钥匙。”据主创人员介绍,温州以商行天下和“四千精神”闻名于世,这里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集山、江、海、湖、岛、瀑之大成,年均气温18度,年均降雨1800毫米,十八度的温润,十八岁的活力,十八般的梦想,十八变的温州。
这本书献给美好的温州和所有热爱温州的朋友,是温州的城市见面礼!打开《这就是温州》,一起从摄影美学的视角读懂这座城。
经热闹的古城南门,如今已处于繁华的现代城市中央。管新民 摄
那句“何以是温州?答案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正在创造答案”的旁白,恰是对“读懂温州”初衷的最佳注解——从山海根脉到世界舞台,从传统坚守到未来想象,终将化为千万温州人同心共建“故乡新篇”的集结号。
五马街是温州人乡愁的符号,东起解放路,西接蝉街,全长400多米。据传因王羲之“庭列五马”而得名,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街东西两端从前都有河道与桥梁,东首叫五马桥,西首有四顾桥,如今都随着五马河流进了岁月里。苏巧将 摄
来源| 世界温州人服务中心(照片版权归《这就是温州》出版单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