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设计自己造,游客来了也说妙!叶县“老家康台”蝶变出圈
顶端新闻记者 孙超 实习生 张祎
几年前,走进叶县田庄乡康台村,映入眼帘的常是荒坑与垃圾,残垣断壁如同难以祛除的“伤疤”。既无名山大川可倚,亦无厚实集体家底,村民生活一度困顿。
然而,这个普通的中原小村并未坐困愁城,而是主动“跳起来摘桃子”,在振兴征程上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康台模式”——让花是花,树是树,康台就是康台,最终蝶变为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和美家园。
聚力内生,集体闯出致富路
康台村的华丽转身始于2019年。原叶县林业局驻村帮扶,为村子争取到森林村镇项目。一株株树苗种下,终将村庄拥成“绿海明珠”。村两委慧眼识珠,不仅将绿意引入街巷院落,更借力环境整治,出售部分树苗,为村集体掘得近50万元“第一桶金”。
此后,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药材、购置农机服务外乡……康台村集体经济渐入佳境,至2024年,年收入已突破百万元。这坚实的第一步,正是村庄挺直脊梁、自主发展的生动注脚。
反哺民生,共建共享“老家康台”
集体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后,康台村积极探索“以产兴村、反哺民生”的路径。在田庄乡党委、政府指导下,确立“老家康台”主题,围绕“一老一少”需求,深挖“向上向善”内涵。
“这里的每个细节都藏着康台村的巧思!”田庄乡党委书记兰丰蕊笑着介绍,康台村建设不请外援设计团队,而是村中镇里共商议,年轻人齐参与,网上学习好的设计,大家一点点规划出美丽蓝图。设计既定,康台村也没有请找大型工程队招标建设,而是村民自己动手,省下巨资更凝聚人心。
当村民主动腾出菜地支持建设,当一花一木皆与村民心血相连,家园便自然成了心尖上的至宝,外人闻风而至,一经体验,方知其中康台魅力。今年“五一”,游客潮涌竟至限流,乡村建设一旦从“要我做”化为“我要做”,沉睡的乡土魅力便骤然苏醒。
量体裁衣,乡土本色绽新颜
康台村的振兴之路,拒绝“千村一面”,始终坚持“量体裁衣”,村民干部齐心协力,一笔一画亲手写就振兴篇章。
在建设过程中,康台村清醒拒绝追逐“网红套路”,调研发现村民不喜墙面彩绘,便尊重民意另辟蹊径;游客自带烧烤露营装备前来,村里顺势规划建设露营地;为解决游客用餐问题,农家院应运而生。村里还打造“老家市集”,规范摊贩经营,既便利游客,又为村民开辟增收新渠道。
乡土本色,成为康台最珍贵的封面与底蕴。如今,昔日的荒坑变身游园,废墟披上绿装,凉亭假山相映成趣,儿童乐园笑语欢声,旧屋改造成的展示馆里,陈列着土地的深情馈赠。翻开“老家康台”这本书,字里行间皆是真情实景,乡风乡韵乡愁得以存续,故能引人百读不厌。
康台故事深刻印证了乡村振兴非描摹他乡图景,贵在深耕足下热土。当每一个村庄都敢于并善于成为独特的自己,当村民真正成为家园建设的主角,乡土所承载的归属感与吸引力,才能在时代大潮中为村民绘就可感可及、扎实丰厚的幸福图景。
展望未来,康跃民表示,康台村将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凝聚党群合力,以更具温度的人文关怀、更富活力的产业生态、更有品质的乡村生活,奋力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让“老家康台”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样板,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