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贵州日报》刊发整版文章《一杯精酿,融入市井的城市新符号》,指出贵阳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加快“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培育扶持一批精酿啤酒品牌。如今,精酿啤酒正在融入贵阳的市井生活,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符号和载体。全文如下:
时下,精酿啤酒以其独特工艺、多元风味和文化内涵,正成为酒类市场的一匹黑马。《2024—2029年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00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的17.2%。
贵阳市提出丰富消费场景,加快“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培育扶持一批精酿啤酒品牌。如今,在贵阳600平方公里的城区,大街小巷里藏着1200余家精酿酒吧,密度居全国前列。精酿啤酒正在融入贵阳的市井生活中,成为新的城市文化符号。
熊猫精酿吧台区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摄
熊猫精酿:杯中的电影氛围感
7月11日晚上10点半,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方圆荟·海豚广场的喧嚣渐渐退去。
刚加完班的何韵推开熊猫精酿电影主题酒吧的玻璃门,麦芽的醇香混着电影配乐扑面而来。她熟稔地向酒保要了杯“百香果西打”,在正对投影幕的座位坐下。
“白酒太烈,工业啤酒太淡,精酿的层次感刚刚好。”对何韵来说,每周五的这杯酒,已成为将她从繁忙工作中抽离的固定仪式。
这家开业不久的主题酒吧,通过巴洛克风格的复古装潢搭配、满墙怀旧电影海报,以及恒温酒柜中整齐陈列着各式精酿啤酒,将影院与酒馆的属性巧妙融合。
与传统酒吧不同,这里通过“精酿+电影+轻食”的组合,营造出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周边都市白领新的社交聚集地。“我们卖的不只是酒,更是一个能放下手机、专注交流的空间。”店长欧阳黎说。
作为国产精酿代表品牌,熊猫精酿在业界颇具知名度。2022年,熊猫精酿在澳大利亚国际啤酒大赛上脱颖而出,斩获1金2银4铜,赢得“冠军精酿”美誉。
“贵阳人对精酿的接受程度很高,精酿文化很受欢迎。”欧阳黎说,“我们选择在人流量大的花果园开设门店,希望让更多人体验到精酿的魅力。”
目前,该品牌在湖南益阳和贵州安顺都有自建酒厂,始终专注于原料选择和酿造工艺的创新,将地域风味融入现代精酿技术,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这样的创新理念在花果园店受到欢迎。数据显示,60%的顾客为女性,哈密瓜艾尔、百香果西打和柚见小麦等低酒精度果香型精酿尤其受欢迎。“微醺不醉的尺度,刚好让大家放松又不失体面。”欧阳黎表示,“我们不想只是卖酒,而是希望把这里打造成文化交流据点。”
酒吧在氛围营造上也下足功夫,楼梯转角的电影海报剪影、电影主题特调酒品,甚至透明酒杯中旋转的陀螺状冰块……精心打造的场景和产品,让顾客从踏入熊猫精酿店门的那一刻,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电影梦境。临近午夜,准备离场的何韵晃了晃见底的酒杯,“下次要试试哈密瓜艾尔,感受另一种‘电影氛围感’。”
TripSmith饮食间用精酿搭配牛肉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摄
TripSmith饮食间:稀奇古怪有趣有“料”
7月10日下午,距离下班还有半个多小时,陈立威提前给地处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外滩的TripSmith饮食间的店员发去微信:“帮我留一个靠窗的位置。”
被业界称为精酿先锋的TripSmith,从余家巷的一家小酒馆出发,目前在贵阳市区已有8家门店。Tripsmith饮食间不仅有不同风格的自酿啤酒,还提供从红烧牛肉粉到干拌毛肚、酱爆烤牛肉等不同种类的餐食,这也是它煞费苦心的地方:用贵州特色美食冲淡“喝酒”的突兀感,顾客自然产生亲近感。
“最开始是和同事找地方坐坐,到逐渐养成一周去两次的习惯,再到成为这里的熟客。”陈立威说,2022年的夏天,他跳槽到了一家快节奏的大数据公司,也是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养成了定期出入TripSmith饮食间的习惯。
“我要一杯刺梨小调。”进店后,陈立威快步走向靠窗的座位。“一个人来,我就喜欢坐这里,有种偷得片刻闲的幸福感。”松弛的氛围,给足了他情绪价值。
很快,刺梨小调被端上桌。整体呈金黄色,气泡丰富,略带浑浊感,视觉上就透着“有料”的底气。喝一口,刺梨的酸涩被控制得刚刚好,收口还带着一丝回甘,4%的酒精度和10°P的原麦汁浓度在精酿里算是微醺级别,搭配金钱腱、三花趾、牛肋条等店内一系列的“牛肉精选”,完美中和油腻。
“这就是贵阳精酿吸引人的地方。”陈立威说,特色美食为酿酒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空间”,主理人可结合本土元素进行创新尝试,TripSmith饮食间的夏季限定就有杨梅酒IPA。今年新上的“回魂汤”则以贵州木姜子作为主味,那是一种融合了柠檬的清新、花椒的辛香,以及草木芬芳的独特味道,喜欢的人对它爱不释手,也有人单是闻到味道就喊“上头”,“贵阳的包容度不高吗?我觉得挺高的,一杯精酿就能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味道。”
陈立威愿意为悦己而消费。对他来说,喝一杯精酿啤酒,已经开始同衣食住行画等号,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一次也就一两杯,量少但喝得精。”这几年,他也从一开始的精酿“小白”晋升成了资深爱好者;从只能喝出“浓、淡、苦、果味”,到能分清“艾尔、波特、IPA”。“总的来说,贵阳精酿的辨识度越来越高了,这是一场奇妙又独特的味觉之旅。”他说。
“大圣”精酿酒吧,客流火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摄
大圣酒吧:花椒拉格很上头
“那味道太特别了,又苦又香,跟我以前喝过的啤酒完全不一样。”回忆起2012年夏天第一次尝到儿子带回来的IPA精酿啤酒时,位于南明区科学路的“大圣”精酿酒吧主理人康星亚眼睛依然会发亮。正是这口带着柑橘香气的苦涩液体,让这位刚退休的贵阳阿姨一头扎进了精酿啤酒的世界。
“当时精酿啤酒的资料特别少,我就天天泡在网上论坛上学。”康星亚坦言,最初的酿酒条件相当简陋,“就用家里的保温桶当糖化锅,拿棉被裹着保温发酵,一次只能做20升。”就这样,康星亚开始了她的家庭酿酒实验,这一试就是4年。
2016年,在跑遍全国各地的精酿酒吧和加工厂后,她终于在贵阳市南路开了第一家“大圣”精酿酒吧。“我们做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店里酿酒店里卖,新鲜!”康星亚骄傲地说。
“做精酿是个慢功夫。”康星亚一边检查着发酵罐的温度一边说,“每天早上10点开始投料,要到下午4点才能歇口气。一款酒从酿造到上市,至少要1个月的时间。”正是这份耐心和坚持,让精酿的口感稳定优质,“大圣”很快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
“贵州有这么多特色食材,为什么不把它们酿进啤酒里呢?”这个想法让她开始了新的探索。在尝试了多种本地特色后,她把目光锁定在了花椒上。
“花椒拉格的研发可不容易。”康星亚坦言,“花椒麻、啤酒香,怎么才能让它们和谐共处?这就像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会失衡。”为了找到最佳配方,她跑遍了周边乡镇,“最后选定了贵阳本地的鲜藤椒,水分足、麻香正。”
麦芽的甜度、酵母的活性、水的硬度,每个细节都要精确把控。“最关键的是要在发酵最合适的温度加入花椒。”康星亚说,“我在店里睡了整整3天,每两小时就测一次数据,生怕错过花椒风味释放的最佳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花椒拉格一上市就火了。如今在科学路店的17款精酿中,这款带着贵州特色的创新产品牢牢占据着销量榜首。“其他口味像百香果、草莓小麦也都受欢迎,但花椒拉格总是第一个卖完的。”康星亚说。
“入口是醇厚的麦芽香,收口带着微微的麻意。”常客张瑞东说,“第一次喝觉得有点怪,但越喝越上头,现在每次来必点。”这款独特的精酿不仅征服了本地食客,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专程来打卡。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点评网站上写道:“从来没想过花椒和啤酒能这么配,临走还特意买了2升带走。”
“我们在科学路店做了更多的尝试。”康星亚介绍,二楼专门设了一个小型酿酒间,顾客可以近距离看到精酿的制作过程,甚至还能参与体验。
此外,康星亚还在白云区建了1000平方米的精酿加工厂。“我们要让更多人通过精酿认识贵州。”最近,她正在研发新品,“要让贵州野果的酸脆和啤酒的香气完美结合,用心做出贵州味道。”
锤子精酿啤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军 摄
锤子精酿:接地气的贵州味道
夏夜微风,在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电力巷的锤子精酿酒吧,几盏昏黄的灯下,年轻人围桌而坐,杯中的精酿在暖光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晕,仿佛时间也慢下了脚步。
精酿啤酒早已不只是舌尖的滋味,而成为这座城市舒展生活肌理的入口。
“我做精酿,不是为了追风口,而是想做出一款真正让人回味的酒,希望能把对酿酒的热情,转化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媒介。”锤子精酿创始人沈高彬是贵州省内少有的“调酒+酿酒”双料大师,“我以前在深圳、上海、北京做调酒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喝到国外的精酿啤酒,才发现啤酒的世界远比想象中丰富多样。调酒和酿酒其实是相通的,我想把调酒师的理念和酿酒师的理念融合,做出贵州独有的啤酒。”
2017年,沈高彬一头扎进了精酿啤酒的探索路。他先后赴美国、德国、比利时、法国、捷克系统学习精酿啤酒酿造工艺。2019年,他回到贵阳,创立了贵州锤子精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锤炼品质,精酿生活”为理念,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将贵州本土特色食材融入酿造。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研发出了独具贵州特色的精酿啤酒口味。
锤子精酿生产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军 摄
“贵州有太多特色的东西可以用来酿酒了。像刺梨啤酒,虽然它容易氧化,酿造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但却积累了经验。目前我已经做出了20多款啤酒,折耳根啤酒、木姜子啤酒等都融入了贵州特色。”沈高彬说,除了经典的IPA、小麦啤以外,锤子精酿还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贵州水果与啤酒融合,入口清爽,层次丰富,每一款都是店内的热销产品。
为了让贵州精酿啤酒走向世界,沈高彬还积极参加国际比赛。亚洲啤酒锦标赛、布鲁塞尔啤酒挑战赛、塔罗斯·大师杯中国啤酒大奖赛都有他的身影。截至目前,贵州锤子精酿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与贵州70余家酒吧合作,精酿年销售额可达4800万元。锤子精酿不仅在贵州市场受到青睐,也通过线上销售走向全国。
2020年,沈高彬在南明区电力巷开设的线下体验店,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地。“贵阳是我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情浓厚,有着慢生活的气质,特别适合精酿文化的发展。我们希望锤子精酿扎根这里,做一个有地方性、接地气、但又不失专业度的品牌。”
走山酒馆:山水之美浸入酒香
7月10日晚,贵阳市观山湖区烙锅街烟火升腾,转角处一扇明亮的落地窗后,几位年轻人正举杯欢聚。
这里是走山酒馆——一个将贵州山水酿进杯中的奇妙空间,正以独具风味的精酿啤酒,书写着本土风物与现代酒文化的浪漫相遇。
步入简约而富有格调的小店,二楼的涂鸦墙成为天然的打卡背景。而真正的惊喜藏在酒单上:黑糯米与啤酒花、麦芽碰撞,酿成的醇香拉格,米粒是老板龙志华亲自下田收割的;灵感源自贵州酸汤的酸汤古斯,气泡在舌尖绽放出独特的酸爽;铜仁抹茶、山地荞麦等本土食材,都在酿酒师的巧思中化作杯中琼浆。对于追求清新口感的客人,甜美的果酒系列同样备受欢迎,成为夏夜微醺的佳选。
“走山二字,藏着双重心愿,‘走进来’和‘走出去’。”2024年10月开业的酒馆,是老板龙志华的心血。这位曾在酒企任职的贵州人,过去辗转各地跑销售,最终选择回到故土深耕精酿。他表示,“走进来”是走进大山,把家乡的优质原料、文化酿进酒中,同时引入外部优秀产品丰富本地选择;“走出去”,则是希望贵州的好产品能走出大山,让更多人了解贵州。这种思路也体现在店内的互动上——酒馆墙面装饰着非遗工艺制作的杯垫,客人们写下的暖心话语在灯光下闪烁,共同构筑着一个温暖空间。
龙志华坚持酒单至少每半月更新一次的节奏,酸甜果香与醇厚苦味交替登场,始终给客人带来新鲜体验。“精酿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就像贵州的山野,四季都有新风景。”
“精酿不只是饮品,更是文化载体。”夜幕降临时,酒馆明亮的窗户透出暖光,顾客们举杯畅谈。从一杯融入山野的精酿开始,走山酒馆让更多人品尝到贵州大山的馈赠,也让贵州味道随着酒香飘向远方。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