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说“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一句俗语道尽白酒在中国人情往来中的分量。而《礼记》中“酒始于智者,后世循之。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的记载,更揭示了酒从诞生起就与礼仪、温情、喜乐紧密相连。若要在万千白酒中找一款最能承载这份“情”与“礼”的,酱香酒必是绕不开的答案。
酱香酒的“礼”,藏在它的酿造里。
从端午制曲到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整整一年的生产周期,再加上至少三年的窖藏陈酿,漫长时光赋予它的不仅是醇厚口感,更是一份“慢工出细活”的敬畏。这种对工艺的坚守,恰如中国人待人接物时的郑重——不急于求成,只愿用真心换真情。宴席之上,开一瓶酱香酒,倒酒时的轻缓、碰杯时的沉稳,都是礼仪的自然流露。
酱香酒的“情”,融在它的味道中。
初闻时酱香突出,细品有焦糊香、花果香层层递进,咽下后余味悠长,恰似人情的深厚绵长。老友相聚,无需多言,一杯酱香酒下肚,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故事、未曾说出口的牵挂,都在酒液中流转;家人围坐,斟上一杯,酒香里混着饭菜香,是“养老”的温暖,也是“成欢”的喜乐。它不似其他酒那般辛辣冲喉,而是温润醇厚,正如中国人的感情,含蓄却浓烈,需要慢慢体会。
从《礼记》中的“以之成礼”,到如今酒桌上的“感情上不来”,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酒里承载的人情世故。酱香酒用它的匠心与韵味,把礼仪的庄重、情感的温度,都酿进了每一滴酒里。下次再举杯,不妨细品这杯酱香酒——喝的是酒,敬的是礼,暖的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