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酿酒工艺中,高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其蒸煮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发酵效果以及最终酒的品质。蒸煮得当,能让高粱中的淀粉充分转化,为酿出醇厚美酒筑牢根基。那么,高粱酿酒时究竟该如何蒸煮粮食呢?
前期准备:奠定蒸煮基础
选粮与除杂
选粮是酿酒的第一步,优质的高粱是酿出好酒的关键。应挑选颗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的高粱。饱满的高粱淀粉含量高,能为发酵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要仔细筛除高粱中的沙石、秸秆等杂质,避免这些杂质在蒸煮过程中影响高粱的受热均匀度,甚至可能混入酒中,影响酒的纯净度和口感。
浸泡润粮
浸泡润粮能让高粱充分吸收水分,为后续的蒸煮和淀粉糊化创造有利条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根据季节和气温有所不同。夏季气温高,浸泡8 - 10小时即可;冬季气温低,则需要浸泡12 - 18小时。浸泡过程中,要定期搅拌高粱,确保每一粒高粱都能均匀吸水。浸泡好的高粱,用手轻轻一掐,能感觉到内部柔软,但表皮仍有一定的韧性。
蒸煮设备选择:适配酿酒规模与需求
传统甑桶
传统甑桶是许多小型酒坊和传统酿酒工艺常用的蒸煮设备。它通常由木质或不锈钢制成,具有受热均匀、能保留粮食本味的特点。在蒸煮过程中,甑桶内的蒸汽能充分渗透到每一粒高粱中,使高粱均匀受热。不过,使用传统甑桶蒸煮需要人工密切关注火候和蒸煮时间,对酿酒师的经验要求较高。
现代蒸煮设备
对于大型酿酒企业来说,现代蒸煮设备如连续蒸煮机、高压蒸煮锅等更为适用。这些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蒸煮效率快、能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等优点。连续蒸煮机可以实现高粱的连续进料和出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压蒸煮锅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高粱蒸煮至理想状态,减少能源消耗。
蒸煮过程控制:精准把握关键环节
装甑技巧
装甑是蒸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高粱的受热均匀度和蒸煮效果。装甑时,要将浸泡好的高粱均匀地撒入甑桶中,遵循“轻、松、薄、匀、平”的原则。“轻”即撒入高粱时动作要轻,避免压实高粱;“松”指高粱在甑桶中要保持松散状态,有利于蒸汽上升;“薄”是每次撒入的高粱层要薄,确保蒸汽能充分穿透;“匀”要求高粱在甑桶中分布均匀;“平”则是保证甑桶内高粱表面平整,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火候与时间把控
蒸煮开始时,要用大火迅速升温,使甑桶内产生大量蒸汽。当看到甑盖边缘有蒸汽均匀冒出时,说明蒸汽已充满甑桶,此时可转为中火继续蒸煮。蒸煮时间一般控制在90 - 120分钟左右,但具体时间要根据高粱的品种、浸泡程度以及酿酒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在蒸煮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高粱的状态,可通过取样检查高粱的熟度。当高粱粒透明发亮,用手轻轻一掐,内部无硬心,说明蒸煮到位。
防止蒸煮异常
在蒸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夹生、焦化等。夹生是由于蒸煮时间不足或火力不均导致的,此时需要适当延长蒸煮时间或调整火力,确保高粱能充分蒸熟。焦化则是由于底部温度过高或高粱堆积过厚,蒸汽无法顺利上升造成的。为防止焦化,可在甑桶底部垫上竹帘或纱布,增加高粱与热源之间的缓冲,同时要注意装甑厚度和蒸汽的供应情况。
蒸煮后处理:为发酵做好准备
摊凉降温
蒸煮好的高粱需要迅速摊凉降温,以便接种酒曲进行发酵。摊凉时,要将高粱均匀地铺在晾席或地面上,厚度一般在10 - 15厘米左右。同时,要不断翻动高粱,加速散热。摊凉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摊凉环境的卫生,避免杂菌污染。当高粱温度降至适宜接种酒曲的温度(一般为25 - 30℃)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加曲拌料
在摊凉好的高粱中均匀撒入酒曲,是发酵的关键步骤。酒曲的用量要根据酿酒工艺和高粱的重量来确定,一般为高粱重量的0.5% - 1%。撒入酒曲后,要将高粱和酒曲充分拌匀,确保每一粒高粱都能接触到酒曲中的微生物。拌匀后的高粱要及时送入发酵池或发酵缸中进行发酵。
高粱酿酒的蒸煮环节是一个系统而精细的过程,从前期的选粮、浸泡,到蒸煮设备的选择、蒸煮过程的控制,再到蒸煮后的摊凉、加曲,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只有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才能蒸煮出优质的高粱,为酿出美味佳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