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一场特训赛事课程在鹰潭技师学院信江烘焙产业学院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烘焙选手、国际大奖获得者聚集于此,交流探讨制作糕点的心得。
鹰潭这座历史名城,正在烘焙赛道上迎风奔跑。
从一块桃酥到“果子军团”
故事还要从桃酥这一传统美食说起……
相传在古代,不少鹰潭人在景德镇做瓷工,偶然间,将面粉、糖、油等原料简单混合,放在陶窑上烤制,做成干粮,竟意外获得了酥脆的口感,于是取名“陶酥”,后逐渐演变成“桃酥”。陶瓷工人们返乡后,也把桃酥的制作方法带到了鹰潭。
鹰潭市信江新区的周塘村是鹰潭桃酥的核心传承地。做桃酥的手艺代代相传了500余年。鹰潭把做桃酥一类的中式糕点称为“做果子”,上世纪90年代,敢闯敢拼的周塘人便以夫妻店、师徒帮的模式,挑着担子、背着行囊,沿着铁路走出江西,将酥脆掉渣的桃酥带到了天南海北的街头巷尾,更逐渐辐射出一支近十万人的鹰潭“果子大军”。在中国的多个城镇,鹰潭的“果子军团”开了30000家糕点店,年创产值超400亿。当你品尝着“詹记桃酥”网红糕点的酥香时,或是在“南宋胡记”“彭记优口”的门前排起长队时,你可能想不到,这些年产值动辄数亿元的品牌都来自鹰潭这个赣东北城市。
从“墙外香”到“雁归巢”
“哪里有烘焙,哪里就有鹰潭人”。鹰潭烘焙在全国遍地开花,本地却悄无声息。怎样让人才回流,让鹰潭在全国烘焙赛道上实现领跑,奠定应有的行业地位?2016年,随着鹰潭市焙烤商会的成立,鹰潭吹响了“果子大军”抱团发展、回乡再创业的号角。
会更好吗?刚开始,大家心中既满怀期待,又十分忐忑。相比已经熟悉的路径,和众多同行一起回到鹰潭做烘焙,难度升级的同时,还要“神仙打架”。相继建起的贵溪白鹤湖食品烘焙产业园和信江新区周塘烘焙小镇给“归雁”吃下了定心丸。白鹤湖食品烘焙产业园投资37.5亿元,建成123万平方米花园式标准厂房,优化了园区物流、用气、用工、管理和服务配套,让生产企业可以“拎包入住”。同时,鹰潭开发的鹰潭荟聚商烘焙原材料集采平台,吸纳70家企业入驻,打通烘焙食品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
成熟的产业生态不仅让返乡游子得以安心,也吸引来了更多客商。2023年,来自安徽的罗宾汉食品公司落户鹰潭。“这里的烘焙业态成熟度超乎想象!”公司负责人王记感叹,“从面粉糖油、设备包装,到老师傅、技工甚至营销团队,半小时车程内全能搞定。这是烘焙人真正的创业沃土。”
周塘“客盈门”烘焙工坊负责人彭林元是土生土长的周塘人。2020年,这位在外打拼30年的“老江湖”怀揣资金与乡情返乡了。在文旅小镇的烘焙工坊里,彭林元团队设计了针对不同群体的体验课程,让游客亲手参与糕点制作。依托“卖体验”模式,公司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主打体验式沉浸式旅游的周塘小镇,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产业展示的“甜蜜窗口”。
随着雁群归乡,数字经济的东风也强劲吹来,信江新区的电商基地灯火通明,直播屏幕滚动,白鹤湖的现代化仓储物流高效运转,日均发货量稳定在千单以上。彭林元不禁感叹:“三四十年前,我们挑担走街串巷。如今动动手指,果子就能卖全国!”
从“做果子”到“育人才”
果子造出来了,更卖出去了,但是鹰潭烘焙人的“野心”不止于此。2019年,烘焙院校落地鹰潭,不仅给鹰潭本土烘焙人提供技术练兵场,更广纳学员,让烘焙行业有了更先进规范的行业学习标准。如今,产业、学院深度融合,电商销售与技能培训同步推进,线上线下培训学员近3万人,累计输送人才5万余名,并和全国近百个烘焙品牌合作,提供烘焙技术培训服务。
故事回到桃酥。2024年“鹰潭桃酥”被列入全国行业团体标准。2025年4月,第五届中式糕点博览会在鹰潭成功举办,参展企业从最初的150家增加到600家,交易额突破8亿元。鹰潭烘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仅信江新区就有近70家烘焙企业,“徐初昌蛋卷”等本土品牌也应运而生,集群产值近百亿。果子大军,真的回乡了!
从铁路出发,又洄游到信江,从传统技艺出走到现代产业回流,当古村飘散的甜香与产业园的机械轰鸣交织,这座“中国桃酥之乡”正烘焙着一个传统产业升级、乡村全面振兴的“甜蜜传奇”。
来源:江西宣传
上一篇:定制家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