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坐落于泰山余脉灵岩山麓,游览时需要攀登一定高度的山路,但整体坡度平缓,步行约20-30分钟即可抵达核心景区。沿途石阶修缮完好,适合大多数游客,若体力有限也可选择景区电瓶车代步。这座千年古刹以“登高礼佛”为传统,山势与禅意相融,让朝圣之路成为洗涤心灵的旅程。
灵岩山的青石板路蜿蜒向上,两侧古柏夹道,树影婆娑间能遇见挑山工的身影。他们肩扛扁担运送物资的模样,与宋代《灵岩寺罗汉图》中描绘的苦行僧如出一辙。山腰处常有当地老人摆摊售卖山货,藤编筐里盛着新摘的泰山黄精,这种形如姜块的药材被称作“北参”,寺僧自古用它熬制养生茶。挑夫歇脚时讲述的掌故里,总绕不开乾隆皇帝登灵岩时,在饮马沟让御马啜饮山泉的传说。
半山亭是观景的绝佳处,飞檐下悬挂着褪色的祈愿木牌。香客们习惯在此驻足,眺望远处如黛的群峰。亭侧有眼古井,井台磨得发亮,据说唐代高僧义净曾在此汲水煮茶。如今村民仍延续着清明取“佛诞水”的习俗,用青竹筒盛回家酿成菊花酒。山风掠过时,檐角铜铃与松涛合鸣,恍惚能听见晚课钟声从密林深处浮上来。
寺院山门前的平台总飘着甜香,那是用灵岩山板栗制成的糖炒栗子。摊主老李坚持用果木炭火铁锅翻炒,栗壳爆裂的脆响像节庆的爆竹。更诱人的是寺斋堂飘出的素油香,当地产的薄皮核桃与山香菇炖豆腐,曾是苏轼笔下“青精饭”的配菜。若赶上农历六月庙会,还能尝到用山茱萸染红的福寿馒头,面皮里揉进了沙参蜜,咬开时渗出琥珀色的糖芯。
登顶后回望来路,会发现山径暗合禅机。那些被脚步磨圆的台阶,记录着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李白的“笑夸故人指绝境”刻在东崖,曾巩的《灵岩寺》诗碑立在御书阁。香炉峰下的摩崖石刻群中,北魏时期的“大空王佛”四字仍清晰可辨。下山时不妨带块灵岩砭石,这种灰褐色页岩制成的刮痧板,承载着“泰山石敢当”的辟邪传统,在暮鼓声中更显厚重。
灵岩寺之旅,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考验。爬山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清新空气,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所以,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精神的滋养,灵岩寺都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