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来自携程、去哪儿、同程、飞常准等平台的数据均显示,成都位居全国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天气炎热,成都人,自古会吃面,到了夏天,还会像我们今天这样吃“凉面”。在成都居住了三年多的杜甫在《槐叶冷淘》诗里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冷淘即古早凉面,诗的大意是,颜色青青的槐叶,采摘下来交给厨房,去附近的集市上买来刚上市的新面,把鲜嫩的槐叶汁和面后制成碧绿的面条,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再加上配菜,完美至极。
俗话说南米北面
这句话放在成都人身上并不合适
用手机一搜
成都有2万多家面馆
从古至今
成都人在吃面上
可是下足了功夫的
今天就跟小布一起来
尝尝成都这碗面里的文化味~
🍜🍜🍜
01
成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面?
中国的第一碗面条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2002年青海省的喇家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制作的面条。成都的第一碗面条是何时出现的,暂无史料考证。不过在唐代,杜甫旅居成都的时候就吃过上文所提到的槐叶冷淘面。
唐代以前,水稻一直是四川的主要粮食作物。安史之乱后,成都地区相对稳定,形成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北民南移”浪潮。北方移民迁入四川,也带来了北方的风俗习惯、烹饪技巧,进而对当地的饮食习俗产生了影响。
蜀地食面条的记载见于唐代。而宋代成都的面点影响更大,在当时京都汴梁(今开封),便有巴蜀文化孕育的川饭店,已经开始经营多种面条,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食店》中有记载:“更有川饭店,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剪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而此时在成都,还有用萝卜汁和面所做的萝菔面出现。
时间再往后推移,清代宣统年间的《成都通览》中记载了“甜水面、炉桥面、攒丝面、杂酱面、白提面、卫生面”六种当时成都常见的面条——其中不少种,依旧可以在今天成都街头吃到。
▲甜水面。摄影:陶轲
成都人喜欢吃面,或许还跟产小麦有关。
成都平原气候温和、一片阔野,经由李冰治水主持建造都江堰,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后汉书》形容这里是“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分为五个大区,即:东北春麦区、西北麦区、华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麦区,四川和重庆就包含在西南麦区中,或许成都人爱吃面也与四川产小麦有关。
▲摄影:陶轲
02
成都人有多爱吃面?
要问成都人有多爱吃面,大清早就喜欢往楼下最近的面馆钻,来上一碗醒觉面;下班了的时候“走,吃碗面去”,就有很扎劲的感觉;夜生活也要用一碗面来画上完美句号,吃饱了才好睡觉,甚至对一盘菜的最高评价都是:留到下面吃。
而这其中,不得不说扛起近代成都面条界大旗的“担担面”和“甜水面”。前者历史够久远,名气甚广;后者则以其独特的口感在成都面条界独树一帜。
据说,四川文化名人巴金、郭沫若,只要一回乡,首先便要来上一碗担担面。李劼人在小说《大波》中写道:“那年头,北门白云寺、楞伽庵、通顺桥一带的担担面,做得最好了,每天定时出现在东西珠市街和五宫一带,把南门上的食客都吸引到北门去了。”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之子汪朗在《食之百味·面之雅俗》中对担担面赞不绝口,称之为“中国五大面条”。在张艺谋执导的春晚节目《别开生面》中,川籍歌手白举纲也用四川话说唱担担面。
百年前,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师傅们一头担着炭火炉子,一头晃着碗筷调料,边走边吆喝着“担担面”,这烟火气十足的画面,便是它名称的最早由来。担担面大多选用碱水面制作,撒上芝麻酱、花椒面和辣椒油组成的酱料色香味俱全,再盖上一勺猪肉酥臊子,拿着筷子一搅拌,香气便扑面而来。
▲担担面。摄影:陈其飞,图源:天府文化ChengduCulture
与其他面不同,甜水面在成都面条界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其面条厚重扎实的口感和特别的味道。甜水面的味道以甜辣为主,不带汤水,没有浇头,是一种完全由调料拌出来的面条。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宣统年间。最初的甜水面只有两三根,很粗,现在改良成了筷子粗,更加入味。
成都的甜水面不仅吸引了巴金,还引来了著名作家萧军。萧军刚来到成都,吃甜水面就上了瘾。后来再次来到成都时,萧军还专门去小店连吃了三碗甜水面。过去老成都人还把甜水面称为“爱情面”。那时候成都耍朋友的,只要说请对方吃甜水面就“懂起了”。
▲图源:成都Big榜。
如今的成都,甜水面依然受欢迎,本地人时常回味,外地人来成都也必打卡,已经成为众多餐馆和小吃店的必备美食。比如洞子口张老二凉粉、谭豆花、自力面店等,招牌之一就是甜水面。玉林附近还有主打甜水面的馆子,有的甚至还开起了连锁店。
03
成都有哪些好吃的面?
成都人吃面,不像北方人一样,讲究面的嚼劲、筋道、利刷、滑爽,而是更注重味道。老成都人一定记得牛王庙的怪味面、华兴街的煎蛋面,一到饭点前后,整条街都是“干面人”,在这里,只需一把塑料凳子,人们就可以酣畅地吃面。
在初到成都的游客心中,不得不品尝的三大成都经典面条就是担担面、甜水面和素椒杂酱面。但这远远无法支撑起成都丰富的面条谱系。如今成都面条可谓是花样百出,包括但不限于:棍棍面、韭菜叶子面、铺盖面、刀削面、宽面、银丝面.....
▲图源:青聚锦官城
除了佐料调底味,成都面条的味道还主要取决于臊子(也就是浇头),面臊的变化常常会带来面条风味的改变。成都人觉得经典川菜可以做成面条的臊子,于是市面上有了回锅肉面,青椒肉丝面,鸡杂面。成都人觉得喜欢吃的汤汤水水可以做成臊子,于是市面上有了蹄花面,鸡汤面,番茄煎蛋面。成都人觉得喜欢吃某种食物可以做成臊子,于是市面上还有了鳝鱼面,鱿鱼面,脑花面。
▲图源:成华发布
在成都,面条到底有好多种浇头?据不完全统计就有:杂酱面,鳝鱼面,鱿鱼面,牛肉面,排骨面,怪味面,海味面,脆臊面,番茄煎蛋面,豌杂面,鸡杂面,肥肠面,回锅肉面,猪肝面,兔子面,生椒面,甜水面,担担面,查渣面,蹄花面,脑花面,奶汤面,豇豆面,鸡汤面,铺盖面,金丝面,荞麦面,宋嫂面,姜鸭面、大肉面、燃面……口感各具特色,你最喜欢哪一种?
▲图源:成都Big榜
如今的成都
各种面条汇聚于此
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
重庆小面、陕西岐山臊子面
油泼面、武汉热干面、宜宾燃面
……
成都也越来越多面
🍜🍜🍜
在你心中
最好吃的面是什么?
快在评论区交出
你心尖尖上的那一碗面~